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是一面镜子

2011年05月13日 16:5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50周年。应该说,对于这一历史片断,许多党史资料都有过记载,人们都不陌生。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0年前后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摆脱国民经济的困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61年4月,刘少奇同志专程来到湖南省宁乡、长沙农村进行蹲点调查。到达湖南的第一天,省委负责同志汇报完工作后,提出要给他配备由省委书记带队的工作队。刘少奇连连摆手阻止说:“这次是蹲点调查,不要影响省委的正常工作。”还说:“采取过去老苏区的办法,直接到老乡家,睡门板,铺禾草,既不扰民,又可以深入群众。”

  刘少奇在湖南调查44天,其中33天吃住在农村,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对6个生产队作了详细解剖,写下了数万字的调查笔记,获得了大量反映农村现状的真情实况,同时对一些干部存在的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纠正。刘少奇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好作风,带动和促进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作风好转。

  正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所说:“刘少奇同志的湖南调查在我们党的调查研究历史上,有其显著特点和特殊地位。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充分发扬了我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调研作风,鲜明展示出党实事求是的勇气,深刻反映了党善于总结经验,指出未来方向的前进规律。刘少奇的此次调查,就如何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这当中,调查研究的方法、立场和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在笔者看来,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有三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公仆作风。他一到湖南就直接沉到基层,深入一线,拿出真心,付出真情,也摸到了实情;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打破框框,勇于负责的革命精神。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求真务实,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他排除各种干扰,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群众利益出发,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率先在家乡解散了公共食堂;三是胸怀坦荡,勇于承认并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他看到家乡生产滑坡,群众生活困难,深感愧疚不安。他向群众鞠躬致敬,承认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要求群众提批评意见。

  正因如此,时隔半个世纪,此事所焕发的精神,仍然让人感动、感怀。借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秘书长杨泰波的话说:刘少奇同志的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不仅纠正了当时湖南的“五风”错误,解决了公共食堂等问题,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好转,而且为统一全党认识,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施正确的决策,打下了基础。更可贵的是,他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眼光,思考着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在民主问题、按劳分配问题、农村所有制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观点、理论,为中国后来的农村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此说来,重温这一历史片断,无疑给今天的各级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教育课、示范课。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如何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相信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这面镜子,会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网友:林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