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虽然有点深奥,但他还是把观众逗得挺乐
王蒙挺会“抖包袱”
本报记者 林梢青/文
昨天,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在500多座的主会场加座的情况下,又破天荒地开辟了分会场。是谁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周六一早不睡懒觉赶来听讲座?作家王蒙。
王蒙显然让观众满载而归。他以“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问题”为题,讲座内容融贯中西,听起来有点深奥,不那么好消化。不少观众记了笔记,表示要回家好好研究。
在经典之外,王蒙玩笑不断,一直给观众们“抖包袱”。于是,就在这么一场不过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里,年逾古稀的王蒙,用他的幽默和智慧让大家心服口服。
讲传统:《金瓶梅》和《红楼梦》的时代,信仰已经缺失了
当然,一直关注道德、哲学的王蒙,这一次的讲座依然围绕于此。比如,谈到当今中国人信仰缺失是否与传统文化淡化有关的问题时,王蒙说:“全世界,你很难发现一个国家近百年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快,在这迅速的变化中,精神赶不上变化。但是我不赞成信仰缺失是由于传统文化淡化引起的,你去读一下洁本《金瓶梅》和《红楼梦》,会发现那时的信仰已经缺失了。”
而经济的发达是否会让社会“世风日下”?
王蒙说:“经济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如何温饱。而经济发达之后,人面临的问题就多了,比如贪欲、剥削、霸权……人不可能完全处于平衡的状态。从我上小学起,就听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至少听了70年,我觉得还会继续说第二个70年,第三个70年。精神上的探索和追求比物质更难。每一个人增加自己的智慧、也提高自己境界。哪怕怀着困惑,也要继续保持自己的行为准则。”
谈热剧:也看《旗袍》,而且就专看旗袍
一袭灰色的改良中式装扮,一头灰白的头发,王蒙的说话声有点儿小。把一个个问题抛给他,他边答边笑,兵来将挡,没有一点儿犹豫的样子。
说到电视剧,他报出一串时下热门剧剧名:“《刀锋1949》、《决战南京》、《旗袍》……哎,看《旗袍》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旗袍。还有借刀?啊不对,《借枪》,特符合中国国情,生死、美女、人际关系……”
“还有柏寒最新演的那个,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媳妇……叫什么来着?哎呀柏寒真会演。”他说的是《闪婚》。
王蒙昨天讲座的文化话题很“深奥”,但观众却听得乐翻天。有观众请王蒙总结一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他笑着反问:“怎么变成对我的临终关怀了?”他说,这一生“百味杂陈,一言难尽。但是活这么一场,走那么一遭,值得。要好好尝这个味,不尝这个味,很遗憾。”
有位观众的问题很犀利——“请问王蒙,中国的官本位什么时候可以消失?”边问,这位观众自己边笑了。在他继续的讲述中,大家才明白,这是一次老友相聚的玩笑。原来,这位观众姓周,是上世纪50年代王蒙在新疆共事了17年的同事。当时,他搞摄影,王蒙搞文字。两人“失散”有些年头了。这次听说王蒙要来杭州,老周很兴奋,想和他好好叙叙旧。
“为了见你,我5点多就起床赶来了。眼见你进了贵宾室,我就是进不来,等了40多分钟。我今天还带着我太太,专门来和你照相,今天我要见你一次是相当困难了,以后可能没机会了。”一边“控诉”,老周一边先乐了,观众也笑翻,倒是王蒙,一脸抱歉。
王蒙先是对老周说了一句“对不起”,然后说起了他们当年的故事,“那是我最寂寞的时候,他是位记者,我去劳动锻炼。他还带我去吃回锅肉,在那个年头能吃上有大葱大蒜的回锅肉,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