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富春山居图》将合璧 乾隆曾把赝品当真迹收藏

2011年05月16日 16:51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类别  书画

  □所属朝代  元代

  □文物现状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

  □栏目主持  齐书勤

  □讲解嘉宾  陈平

  浙江省博物馆宣传部主任

  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从古至今都充满传奇色彩。日前,在经历了360年的辗转分离,《富春山居图》终于以完整画卷呈现。 5月11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启程”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与在那里收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璧展出。据了解,《富春山居图》问世已有660年,剩山卷和无用师卷分藏海峡两岸也逾60年,仅剩山卷目前市场估价就有1.5亿元。本期开始,《半岛讲堂·拾遗》将为读者讲述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传奇故事,这些珍贵文物代表了从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至清朝晚期的创作巅峰。

  绘制 传世名作历时四年

  富春山的美丽景色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唐宋以前,曾有一千多位诗人来此留下近两千首盛赞的诗作。 1347年,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与好友禅师无用来到富春山,游览富春江时,黄公望被两岸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于是泼墨挥毫创作了这幅山水巨制《富春山居图》。

  如今,从画上的印章可知,最初创作时,黄公望就已79岁,画此卷时,黄公望是有了兴致和想法后才肯落笔,因此他时作时辍,等到82岁时,《富春山居图》才创作完成。与黄公望交情很深的无用早就看上了这件未完成的杰作,因怕别人巧取豪夺,便先让黄公望写上了无用的名字,以赠给无用。《富春山居图》(剩山卷)纵长31.8厘米,横长51.4厘米,后人把烧焦部分揭下,重新拼接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拼接而成,因此被称作“剩山卷”。而后半段“无用师卷”纵长33厘米,横长636.9厘米,损坏比较严重,修补较多,因当年无用禅师曾与黄公望同游富春江,此画一度被他拥有,后人因此将其称为“无用师卷”。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画家对其推崇备至,黄公望也因此成为后世仰望的楷模。

  辗转 找人题字却被偷卖

  明代,《富春山居图》辗转到了书画家沈周的手上,他请人在《富春山居图》上题了字,不承想,这个题字的人的儿子见到这幅画画得这么好,心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然后让父亲告诉沈周《富春山居图》被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再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后悔也晚了。

  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于是,沈周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又临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这些都成为《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的假画卷,而《富春山居图》的真迹却下落不明。后来,《富春山居图》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到了吴洪裕继承此画时,则出现了更加惊险的一幕。

  不幸 画在火中烧成两截

  到了清朝时期,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就在吴洪裕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打算将《富春山居图》烧掉殉葬,幸好其侄子吴静庵在火中抢得此画,名作才得以保存至今。

  原来,《富春山居图》到了吴洪裕手中时,已经在吴府传了三代人。吴洪裕病危时,他不甘心把《富春山居图》留给后人,于是打算把画烧了殉葬。就在这幅传世精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时,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抓起火中的画用力一甩,愣是把画抢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救了出来,却已烧出了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剩山卷”;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后人在修补的过程中,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趣事 乾隆把仿品当真迹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并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结果,第二年,乾隆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即使对古画颇有研究的乾隆也难以分辨。其实,乾隆得到的第一卷《富春山居图》,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图》,后世称之为“子明卷”,该卷是明末一位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后来,乾隆得知了哪一幅才是真的《富春山居图》时,他不愿承认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画,就一边坚定地宣布真的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原因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前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这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段笑谈。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的真迹才得以正名被编入。

  现状 千辛万苦落户浙博

  据了解,《富春山居图》(剩山卷)最后的收藏者和捐献者是近代著名画家吴湖帆。据传,1938年秋,吴湖帆在上海的家中养病,恰逢好友、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前来探望,对方随身带了一幅刚买到的残卷,请吴湖帆鉴赏。吴湖帆捧画仔细查看,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残卷“剩山卷”,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 ”于是,吴湖帆当即向曹友卿提出购买,曹友卿一听,知道这幅画是宝贝,当然不肯转手。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一件商周古铜器送给曹友卿,才将这幅残卷换了下来。后来,吴湖帆对照了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的影印本,确定这幅残卷就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

  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供职期间,得知《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以个人的能力极难将其保存下来,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来往沪杭之间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斡旋。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吴湖帆将他装裱珍藏的“富春一角”长卷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6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卷)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随着故宫文物的南迁,在解放前夕,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期宝贝

  《富春山居图》

  画作描绘了初秋时分,富春江两岸的优美景色。画中峰峦旷野、丛林村舍、飞泉茂林,令人目不暇接。笔墨苍简清润,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此外,画面层次丰富,画中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甚至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恰好。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具有自然而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超越了随类赋形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以山川树石为即兴抒情的倾向。

  另外,画中还能看到干笔与湿笔的交错运用,线条显示出松散柔和的特质,复笔与改笔较多,将文人书法式用笔可以变化的程度发挥到极致,通过这种丰富的笔墨变化,既表现出山水充沛的内在生命力,又展示了画者思静意淡的平和与自由的心境。

  合璧之路

  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两卷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荧屏上拼接起来。

  1999年,浙江省台办举行了“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富春山居图》在两岸画家的笔下实现了第一次交流,然而,原作的合璧仍未能如愿。

  2005年,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函致台北故宫博物院,表达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愿望,但未能成行。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希望《富春山居图》上下卷能合成一幅画,提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2011年5月11日,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富春山居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

  2011年6月11日至9月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黄公望其人

  黄公望是元代大画家,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大约45岁时,他在一个叫作张闾的官僚手下做椽吏,后因张闾摊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他不再问政事,游走于江湖。由于长期浪迹山川,黄公望开始对江河山川产生兴趣。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而《富春山居图》足以代表他的最高成就。

  相关阅读

  《富春山居图》被拍成电影

  据了解,电影《富春山居图》正在拍摄中,该片由刘德华、赵薇、林志玲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海峡两岸将举办《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英国、日本和中国土贼三路人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盗宝。国际反恐组织代表肖锦汉,协同青梅竹马的温婉女孩林雨嫣、热辣百变的双面女特工丽莎,奔赴米兰、迪拜夺宝相护,一路惊险跌宕、险象环生,三人的感情纠葛也随着难以预料的身份变化而展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