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白
昨天,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官方微博就“锦旗错别字”事件向公众致歉,坦言在遭质疑时强词夺理。此前,众所周知,故宫方面赠送北京警方“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那面锦旗,其中的“撼”字引起公众质疑。从自称“只读过小学四年,认识的字不多”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到“修订审定”过《现代汉语词典》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韩敬体老先生,莫不认为这个字用错了,应该是“捍”。
文化人即便在文化事上出现尴尬,也是正常的事情。前几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清华大学的时候,校方赠送其小篆书写的黄遵宪诗句条幅,我们的校长先生在当众朗读时,在第二句起首的“ ”字那里就曾卡了壳,不认识。尴尬不要紧,弄错了其实也不要紧,关键是认识问题的态度。在“撼”与“捍”的纠葛上,故宫方面显然非常草率,以“显得厚重”为由认为没有用错,且举“撼山易”的用法为例试图“佐证”,结果错得叠床架屋。藤野先生当年告诫鲁迅:“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倘若我们现在模仿这样的口吻来说故宫,则置换其中的一些字眼,比如“的确显得厚重些”,但“字义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之类,完全适用。
现在,公开发出致歉信,应当说故宫方面此“憾”已了。可惜的是,在建福宫问题上,公众或许还要为之遗憾与抱憾。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日前在微博上称:“听说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某知名企业和故宫管理方改成一个为全球所谓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对此,故宫方面断然予以否认,且质问芮成钢这样说话“亏心不亏心”。从“星巴克”到“代表门”,再到当下,芮成钢是否如故宫工作人员所说的在“炒作自己”,不在本文关心之列;本文所关心的,是芮成钢的“听说”是否有真相的一面。因为,就在5月14日,一名知情人爆料,他与百余名长江商学院CEO班的毕业学员4月23日受邀参加了建福宫一会所的开幕式,开幕式上,举办方——— 故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公司——— 介绍完建福宫的历史和现状后,表示在建福宫成立会所,开始向全球限量发行500籍会席,成为会员可享受在建福宫吃饭、宴请、开会等服务。而仪式结束一周后,参加开幕式的人均收到了一份徽标为紫禁城建福宫的《入会协议书》。这番爆料,不仅与芮成钢“听说”到的并无二致,而且连《协议书》的模样都上网了。两天过去了,故宫为什么对此保持缄默?倘若是谣言,就该及时澄清;倘若是事实,就该再次及时低下“高贵”的头。一声不响,能让谣言“止于智者”呢,还是能让真相“瞒天过海”呢?
一个寻常毛贼的成功得手,把故宫的防卫系统捅了个千疮百孔。由此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更使故宫这个文化圣地令国人一“憾”再憾。细察之,故宫应对“负面”消息的做法,与如今不少地方“衙门”如出一辙:断然否认、拼命抵赖、被迫低头。被迫低头的前提下,则任何致歉都让人怀疑其诚意。在讲“文化”的时代那些实质上没文化的地方就算了,故宫同样如此,难免让人失望至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