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开平碉楼"入遗"四年 村民"鲜活"留存文化记忆

2011年05月17日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广东开平碉楼。  

  中新社江门5月17日电 题:开平碉楼“入遗”四年 村民“鲜活”留存文化记忆

  中新社记者 顾立军 索有为 王宝莲

  在绿油油的稻田中,在莲花含苞欲放的荷塘旁,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开平碉楼无言地封存着“中国第一侨乡”先民过往的悲喜人生故事。在“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4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再次走近碉楼,感受碉楼居民现在的生活和四海游客的碉楼情怀。

  在电影《让子弹飞》主拍摄点自力村,正袅袅升起一缕缕炊烟。在一幢挂有“农家饭”招牌的碉楼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婆婆正忙着烹煮饭菜招待游客,碉楼里的布置一如往昔。一位担任导游的本村姑娘娓娓讲述着碉楼今昔,让游客赞不绝口的不仅是简单而鲜美的农家特色,还有浓郁的侨乡气息。

  虽然开平碉楼“入遗”,但村里的年轻人并未因此放缓进城、出国的步伐,村子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孩子,这种现象令人担心碉楼沦为“空城”,从而失去“申遗”时“既保护遗产,又留存当地生活方式”的初衷和承诺。开平市政府在2008年6月出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经营者应当“积极”为碉楼村落里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梁婆婆3年前在家门前开了一个小档口卖饮料。梁婆婆说:“村子里一般不让外地人进来开店,景区每年会给村民分红,我们自己做点小买卖。我侄子去年也辞了深圳工厂的工作,回到村里当保安。”

  一名20多岁的景区保安员告诉记者,入职前他们接受了短期培训,学习碉楼历史、简单的英文问候语。他说:“我们这里很多年轻人也没读多少书,很难跟大城市的人比。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过得舒适的话,自然就不愿出去闯荡了,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真的好。”

  记者在游客中遇到一名开平本地的工程师张迈,正带着几个大连的朋友游览自己的家乡。他说:“我父亲第一次带我看这些碉楼时告诉我,碉楼的一砖一瓦都是祖辈沿水路捎回家乡的,每一块砖掰开都有血有泪。带朋友来看碉楼,很少讲碉楼的建筑成就,在我们中流传更多的是建起这些碉楼的华侨在海外的拼搏史。”

  从香港来的唐太太坦言,第一次看到碉楼的照片时并不喜欢其建筑风格:突兀地矗立在原野上,一副拒人千里的架势。后来在香港图书馆看了不少介绍碉楼的资料,尤其此行亲身游历后,再听听当地居民讲述的生动故事,她的看法改变了。她说:“碉楼体现了当时华侨最朴实真挚的情感——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不用惧怕盗匪,平安简单地过日子。”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