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作家网公布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选作品名单,180部长篇小说入围,作为中国文坛最高奖的茅盾文学奖首次向网络文学开放,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名单来看,网络文学有8部作品入围,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大多是传统文学放在网络上连载。而之前备受关注的南派三叔《盗墓笔记》没有出现在名单中。对此,南派三叔昨日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是“被参选”,由于没有写完,不符合参评标准,根本没有参选。
多数入围作家读者不认识
面对这长长的名单,许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自叹“孤陋寡闻”,“180个里面能认识20个就不错了。”一句话说出了许多网友的心声。南方日报记者在作品名单中发现,活跃在文坛几十年的“熟面孔”莫言、苏童、刘震云、毕飞宇等依然名列其中,海外作家张翎的《金山》入围也属合情合理。花费20多年时间写成长达10卷本《你在高原》的张炜去年曾成为话题人物,加上2007年一本口碑不错的《刺猬歌》,让他成为唯一一个有两部长篇小说入围的作家。不过在这180个作家中,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而且并非文坛“新人”,如入围名单中作家郭礼兴的《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记者在百度搜索仅获得3条相关信息。
茅盾文学奖不被关注,已经成为这个文坛最高奖不可回避的尴尬。这个本应成为“大事”的入围名单,在网络上得到的评论也只是只言片语,其关注程度远不如故宫锦旗上的一个错别字,更不要说高晓松醉驾受审事件了。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网络上的评论大多都是冲着没有入围的《盗墓笔记》去的,作为网络小说的代表,《盗墓笔记》曾被寄予厚望,最终却没有入选,许多人据此认为“何时才有真正有读者的‘人学’入选茅奖?”
对此,《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在微博上澄清自己是“被参选”:“公布一下真相,免得误会,《盗墓笔记》根本没有参选,中国作家协会说我没写完,不准选。铁凝大姐一定是我的读者,利用职权催‘盗’。不用打电话来采访我安慰我了,我拿我人头发誓我真是被参选。”
且不论《盗墓笔记》是否真的适合参选,但民意所向却由此展露一点端倪。上一届茅盾文学奖首次将奖项授予被归类为“流行小说”的《暗算》,这一届又向网络文学“放开”怀抱,其希望跟上文坛大趋势的心态可见一斑,但即使如此,茅奖仍被认为是有些“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评奖。
传统文学披着网络文学的皮
在入选的180部作品中,有8部被打上了“网络文学”的标签,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大部分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只是在网络上发表,而非真正在网络上生成的文学作品,在写作风格上也和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相去甚远。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的作品只有《巴山旧事》和《办公室风声》。其中,反映土家人改土归流的《巴山旧事》总点击量只有3万,显然称不上热门的网络小说。
对于网络文学的这种态度,有网友评论说是“明迎暗拒”,比如网络作品必须获得线下出版等,这就提高了网络文学的门槛。而网络文学作家本身却对茅奖并不“感冒”,包括“南派三叔”在内的网络作家都表示:网络文学得奖的几率几乎为零,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审美差别,短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
长篇历史小说卷土重来?
从《李自成》到《白门柳》再到《张居正》,长篇历史小说向来是茅盾文学奖最青睐的题材之一。在由《明朝那些事儿》等网络小说引发的“历史图书热”背景下,上一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历史小说却意外缺席。这届“茅奖”,历史长篇小说是否会卷土重来?记者发现,本届初评入围名单中,6卷本、长达504.4万字的《大秦帝国》入围,成为入选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而与以往的历史作品相比,这部历史小说可谓“非主流”,其流露出的明显的“尊法抑儒”的倾向在评论界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