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百年“建筑营造厂”将拆迁 专家呼吁保护

2011年05月19日 11:3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日,南牌坊胡同18号,过去的聚兴永木厂,门楼还在,院子在逐渐拆迁。本报记者 韩萌 摄

  聚兴永木厂

  聚兴永木厂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南牌坊胡同18号,始建于1910年前后,档案中关于聚兴永木厂最早记录为1917年,这座木厂已有1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成为人民出版社宿舍。

  老北京的木厂,即建筑营造厂,既承包建筑工程,也做木制品加工,在清代极为鼎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众多私营木厂成为国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木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南牌坊胡同有一座欧式门楼,上书“聚兴永木厂”及英文Chu Hsing Yong&COBuilding Contractor。

  居民叹息

  木厂欧式门楼将消失

  老居民张女士在此生活近30年,“这院儿总有人来参观,拍门楼。”张女士说。

  前日,77岁的张谦老人望着门楼叹息,“百年的门楼和院子快没了。”老人打小就住在南牌坊胡同,据他回忆,18号院约始建于1910年。

  前日,胡同内一纸拆迁公告显示,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与学术交流大楼项目建设,18号院已列入拆迁范围。当日,红砖门楼北侧的院墙已部分拆除。

  开始拆了,还能保存下来吗?多位居民对木厂的拆迁扼腕叹息,“老北京遗存下的木厂屈指可数,但愿写有‘聚兴永木厂’的门楼还能保存下来,毕竟这承载着一段历史。”张谦老人说。

  专家呼吁

  应保存老行业“样本”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华新民对南牌坊胡同18号“聚兴永木厂”进行考察后,在网上发起保护,多位专业人士联名支持。

  虽然聚兴永木厂并非文保单位,但华新民呼吁停止该院拆迁,并对其进行实测拍照,在原地完整保留这一重要的历史建筑遗存。

  居民们说,在北京市档案馆可查阅的档案中,有关聚兴永木厂最早的记载在1917年;1935年后,有“管理津海关区长城各口分卡办事处关于修缮房屋与聚兴永木厂签订的合同书、工程说明书和图纸”等档案。

  华新民说,旧时北京有多家营造厂,以往北京城的建筑工程都是由营造厂完成,而现在,营造厂所剩无几,聚兴永木厂可谓众多建筑营造厂现存的实体“标本”,希望能得到抢救和保存。

  ■ 讲述

  居民清灰土“聚兴永”露真容

  讲述人:张谦,77岁,南牌坊胡同老居民

  老北京的木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筑公司”,承揽工程,也做木工活儿。我在南牌坊胡同长大,那时就有“聚兴永木厂”,老辈们说该厂建在1910年,经营者叫焦玉峰(音)。我和焦玉峰的儿子是同学,焦老爷子60大寿时在院里办过堂会。

  老人说,聚兴永木厂是三进院,欧式门楼用的红砖是英国砖,和国内青砖不同。从前院北面有会计室,南面堆着木头垛,木材晒后才能加工,否则会变形。院东面有个约600平方米的木工房,木材加工。

  老人说,解放后,18号院成了人民出版社宿舍,院里房子越盖越多。门楼“聚兴永木厂”及英文字样也被石灰糊上。前年,老居民陈先生用锤子凿掉石灰,露出“聚兴永木厂”字样。

  ■ 回顾

  身边老建筑命运多坎坷

  老城区现存众多百年建筑。虽然不是文保单位,但记载着行业兴衰,承载着北京人的记忆。在城市变迁中却面临拆迁危机。

  百年澡堂

  “双兴堂”是历经百年的老澡堂。2010年年初,双兴堂所在区域列入南苑棚户区拆迁范围。为了不拆,经营者开始申请非遗。(本报曾报道)

  “梁林”故居

  2009年7月,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林”故居部分被拆,并面临整体拆除。经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表示,“梁林”故居具有历史价值,应申报为文保单位。2011年1月,东城区文委表示梁林故居将原址恢复修缮。(本报多次报道)

  采写/本报记者 姚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