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题: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之一:钱从哪里来?改革成本何来?
记者 应妮
从2009年,中宣部、文化部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强调转企改制是院团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到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其中,最困扰院团的问题之一是“改革成本由谁承担”、“改制后钱从哪里来”,记者日前随文化部走访一些国有文艺院团,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改拨款为采购
地方政府确保院团转企改制后原有事业经费继续拨付,并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等予以资金支持。在安徽,从2009年开始,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省属国有文艺院团设施更新、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问题;省直院团演出场次补贴经费由200万元增长到700万元,补贴标准由每场次2000元提高到7000元。
铁岭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赵伟表示,在资金方面采取“骑上马送一程”的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实现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目的;铁岭市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定补资金,每年购买文化服务的资金额度不少于转制前事业费拨付的额度,并且保证5年政策不变,每年递增10%的额度,以此激励院团多出佳作、积极演出。资产方面采取划拨和政府投资入股相结合方式,符合划拨目录的资产就划拨给企业,不符合的政府评估作价入股,并且入股不分红,既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又维护了企业利益。
而营口市一次性安置市属院团在编人员179名,顺利完成改革,为地方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提供了模板。
营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丽告诉记者,“钱从哪里来”是改革一个难点,也是营口市制定政策的重点。对此采取的办法是,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后,市财政给予5年资金扶持,把过去人员经费改为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基金,拨款渠道不变。转制后连续5年按原经费额度全额拨付,第一年另增加100万扶持基金。5年过渡期后,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市财政每年继续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
院团争做市场主体 见效益有活力
2009年,营口市评剧团、京剧团、歌舞团三团加在一起,年演出收入也仅有44万元;2010年,三团合一“事转企”,组成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减了2/3,收入却达到144万元。144万元,对于大企业来说,数额不大;对文化人来说,却十分提振士气——它让人看清了方向:不改革,没出路。
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杂技集团、辽宁民间艺术团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也释放出全省文化产品创作的巨大活力,“全国叫响、群众叫好、市场叫座”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话剧《父亲》、《凌河影人》、《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芭蕾舞剧《二泉映月》、歌剧《苍原》等五出大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自创品牌杂技晚会《海盗》、杂技短剧《惊天饭店》,与南美最大娱乐公司CIE合资合作《天幻Ⅱ》,打造杂技演出外向型龙头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的80%来自国际市场。“过去躺在政府的怀抱里,我们吃不饱;现在自己闯市场,吃不了;通过改革不断地出精品,市场份额扩大了。”沈阳市杂技团团长安宁表示。
共同培育经营理念 有特色创品牌
在4家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基础上,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转企后注册的铁岭文化艺术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母体组建了铁岭文化艺术演艺集团,实现了市县两级演艺资源战略重组。新集团集培训、创意、演出、市场营销为一体,形成了一条文化产业链。总经理赵秀已定下目标: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集体收入1000万元。
同时,民营院团活力四射。以辽宁民间艺术团为核心组建而成的本山传媒集团,把“绿色二人转”“转”向全国,在沈阳、北京等城市开设7座“刘老根大舞台”,剧场票房不断提升。2010年公司仅演出收入就达2.3亿元,实现利润1.28亿元,成为中国演艺产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
在铁岭市政府的扶持下,铁岭文化产业集团整合了全市剧场、票务资源,实现了市县两级影剧院的重组,打造了铁岭院线新模式。“地处辽北的铁岭、开原,走出了赵本山、小沈阳等一批明星,老百姓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就是二人转。我们将全力打造辽北‘绿色二人转’品牌,新集团今年的经营目标是4000万元。”总经理安亚茹信心满满。
“铁岭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二人转、小品小戏、农村题材电视剧等已经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结合地方特色,把铁岭打造成‘生产快乐的地方’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铁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