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民日报:不要充当文物犯罪的推手

2011年05月20日 10:1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是一组令人喜忧参半的数据。2010年全国共立各类文物犯罪案件973起,其中盗窃文物案件387起、盗掘古墓葬案件451起,分别比2009年下降了12%、21%和18%。这意味着每三天在中国就有一起文物犯罪发生。

  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长沙市望城县等地先后发生20座历代墓葬遭到破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湖南省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盗墓案件。湖南长沙、江西新余、山东济宁的三个犯罪团伙参与了资金提供、设备投入、勘探古墓、盗掘墓葬、销售分赃的“一条龙”作业,令人震惊。据这一大案的主犯讲,其犯罪动机竟是受某“鉴宝”栏目刺激。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投资热”的不断升温,我国不少地方的古玩、旧货市场十分活跃,拍卖行业也生意兴隆。于是各种“鉴宝”栏目应运而生,这本是传播文物知识、提高大众文物保护意识的良机,然而一些主持人和专家不是在推介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上下功夫,而是过分突出文物经济价值的倾向,片面炒作甚至推高文物价格,给人们造成心理错位,误以为买卖文物是发财之道。这样的栏目还是越少越好。

  目前,中国文物市场的活跃已经吸引大量文物回流。一些非法盗掘走私的文物出现在拍卖行和文物交易市场,知赃买赃的收藏者不在少数。有的收藏者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如果不是他们的慷慨解囊,这些文物还将继续流失,殊不知他们客观上已成为文物犯罪的推手,成为犯罪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其实文物保护与文物犯罪就是此消彼长的较量。当很多人都做着白日梦,想着通过捡着一件宝贝,然后一夜暴富,文物犯罪分子怎么可能不铤而走险,而大多数的文物又怎么可能安全?就以长沙市为例,2009年破获那件大案后,文物部门聘用了2000余名群众作文物安全员,到目前为止,全市再未发生盗掘文物案件。

  初夏时节,我们去探访位于山西南部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由于参观的人少,我们到时,这座元代的建筑还关着门,但运城文物工作站的钟站长打了个电话,不到5分钟,一位50出头的阿姨就赶来帮我们开门。这处远离城市的寺庙虽然有些荒凉,但寺内显然是经常打扫的,灰尘并不多。阿姨叫韩典子,很特别的名字,她说自己是义务的文保员,隔几天就来看看这寺庙是否安然无事,下雨了下雪了就来看看有没有塌陷漏雨,没事的时候围着四周逛一逛,看一看有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她当这个文保员已经20多年了,“我看护这座寺庙,只是因为从我懂事起,我妈就和我讲它是我们这里最庄重的建筑,十里八乡的人都离不开它。”

  据统计,这样的文保员在全国有很多。其实,除非社会上所有人都将文物安全看作是与自己息息相关、与未来息息相关的事情,否则文物安全只能是空谈。乔 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