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叶小纲:艺术总监决定音乐节水准

2011年05月24日 09:1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周,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将红红火火地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五支中国重量级乐团聚拢在“现代音乐”的大旗之下,全套中外现代音乐名作的中国首演,令这个往届在学院内的“自娱自乐”和“小打小闹”,“升级”成了一个拥有更大社会影响力并力图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重大文化活动和新闻事件,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表示:“我们把这些已经成为经典的现代音乐展示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现代艺术曾经有过的高度,借此打开年轻人的视野,催生新时代的音乐文化。”

  起步:从“鹦鹉学舌”开始

  历经9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并非一蹴而就,叶小纲坦言,“9年前就是从鹦鹉学舌开始的。那时候,我从欧洲学习回到国内,我觉得巴黎、维也纳这些文化大都市都有自己的现代音乐节,我们中国也应该有,于是就力推创办了北京现代音乐节。”叶小纲把当年的草创称为“朴素的起步阶段”,10万元一届的经费办了6年。钱少有些事情就只能将就,名家名团请不起,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但是海外的音乐家们却都是倾力支持,在现代音乐艺术方面,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培育的领域,没有人会狮子大开口,理解更重要。

  功夫不负苦心人,有了恒心,有了逐步的影响力,从第七届开始国家看到了现代音乐节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潜在的社会影响力,国务院的财政支持也逐年递增,今年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600万元。有钱就可以做更多更大的事业,国内的这五支乐团几乎都是主动要求加盟的。叶小纲觉得一口气请五支大交响乐团的确是有些胆子太大了,“在国际上,即便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ISCM现代音乐节,也至多请一支交响乐团已经就是轰轰烈烈了。但本届北京现代音乐节出此壮举,实在是为了给中国音乐界和观众补课,曲目量大自然需要的乐团就多。”

  蓄养:力推“青年中国计划”

  音乐会演出只是北京现代音乐节浮在最表面光鲜的层面,而本届力推的“青年中国计划”,则是要在文化深度和精神气质层面打造、催生21世纪中国的音乐文化人才。叶小纲认为,目前的中国虽然在经济领域腾飞举世惊叹,但作为国家形象却缺少文化上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我国虽然在海外已经拥有近四百所孔子学院,但我在欧美一些国家面对普通市民调研却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基本停留在京剧、功夫等表面化的文化符号上,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却几乎一无所知。如果反过来看,这也恰恰表明了我们这些年注重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发展、轻视民族精神蓄养的现实。科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无情地替代,而文化则靠的是时间的积淀。”叶小纲列举“五四”以来中国的文化、思想、艺术、科学大家,正是他们构建起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大厦,但时隔百年,还是那座清华,还是那座北大,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些什么样的人才呢?我们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文化精神在哪里呢?

  “社会变革在于人心,而人心的变革在于文化。”叶小纲认为,在文化精神中,音乐是最有力量的,“塑造新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民族的精神腾飞。”“青年中国计划”和上届推出的“青年作曲家计划”都是基于这个理念。“青年中国”缘于百年前蔡元培在新世纪提出的口号,该计划在世界范围内邀请极具潜力的优秀华人青年作曲家组成“青年作曲家联盟”,将创新的理念通过联盟推广开来,形成具有北京现代音乐节特色的青年作曲家小组。5月25日在北京音乐厅的首度亮相,将成为“青年中国”的第一次啼声。

  叶小纲还精心设计了本届现代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1911-2011》的整套曲目,委约刚刚获得本届普利策最佳音乐大奖的旅美作曲家周龙创作交响曲《1911》,委约中国青年作曲家邹航创作交响曲《2011》。意在对上一个百年做一个总结,并对下一个百年发问,“给中国的创作界提个醒”。

  励志:“送校歌计划”西部见效

  已现成效的西部“送校歌计划”成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品牌,目前已经有三十几首完成创作并录制成了唱片。叶小纲坦言,这个计划更应该是一个有某个社会机构运作的慈善活动,现在仅仅依靠学校的几位师生身体力行义务操办一切是不现实的。说到这个计划的初衷,叶小纲表示,就是因为看到那么多偏远地区的穷孩子得不到音乐教育和音乐的滋养而心里难受,“只要能够用音乐感动那些孩子,我就满足了。对于未来,我想,励志是不能当时就看到长远的结果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音乐家其实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有一点点变化就满足了。”叶小纲说,目前的这些校歌都是由西部当地中小学的校长或老师作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老师和学生作曲,全部是点对点的创作,优点是学生在唱专门为自己学校写的校歌时会有自豪感和优越感,缺点是不能广泛传播,其他学校的孩子很难共享这份快乐。

  操盘:艺术总监决定音乐节水准

  有什么样的艺术总监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节,音乐节的定位、取向、水准、品位,都是由艺术总监决定的。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重要操盘手之一的叶小纲认为,“有发达的音乐文化,就会有更强的民族精神感召力、凝聚力和自信心。在国际社会中,也会拥有更强的文化感染力和国际威信,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对于叶小纲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现代音乐节的方向把握。“如果说这个音乐活动平台是由学院提供的,当然要对学院的学术建设产生影响;如果说作曲家是音乐形式的最高代言人,是人类能力在音乐精神领域的最高展示,那么社会则需要作品来证明音乐可以达到的高度。”本届的五场高水平现代音乐作品音乐会就是这一追求的集中体现。

  此外,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定位不仅限于学术高端、思想先锋和国际水平,还将受众进一步扩大到普通人群,推出与大众生活精神息息相关的音乐会,开启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之门,进一步加大培养青年人的计划和项目等等。相对于世界各类纷繁复杂的音乐活动,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中国人的事情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能让现代社会中的物质发展取代精神构建,发达时代更需要善美信念。我希望在善美的音乐中,人还能被精神追求所感动。音乐是属于人类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地努力创作和推广更多更好的作品。”叶小纲说。

  晨报记者 李澄

  ■叶小纲·档案

  作为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当代作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叶小纲虽身兼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北京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之职,社会活动繁杂,却依旧能够笔耕不辍,他近年来以《玉观音》、《大国崛起》、《刮痧》、《太行山上》等著名的影视配乐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但他更重要的艺术成就却是那些“曲高和寡”的交响乐作品,他的《大地之歌》充分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精髓,不久前的《羊卓雍错》也在海外深受好评。本届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上首演了他2002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楚》,也是对中华两千年文明厚积薄发的上乘佳作。近年来,他又开始涉猎歌剧创作,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于去年10月世界首演的歌剧《咏·别》是他创作境界再次提升的“升级”之作,他透露,未来,他的创作计划中有两部重头的歌剧,一个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另一个则别出心裁地选择了郭沫若的剧本《棠棣之华》,由于受困于《咏·别》剧本改编的苦恼,新计划中的两部歌剧都将大胆地抛弃编剧改编,“全部用原本原词,用我的音乐把它们重新唱出来!这是真正的挑战,但对我来讲反而放开了被束缚的手脚,创作更加自由自信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