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东东:中国需要更知名报刊向世界发声

2011年05月27日 20: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王玉梅)5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京接受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悉尼先驱晨报》记者采访,介绍中国新闻出版业现状,畅谈中国报刊业改革发展。李东东说,中国应该有国际更知名的报刊,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传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展示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东东说,中国拥有报纸近2000种,期刊近10000种,每年发行报纸500亿份,期刊35亿册,每年出版图书超过30万种,图书出版品种、总印数世界第一,日报出版规模世界第一,有些期刊排名位于世界前列。应该说,中国已经成为新闻出版大国。但是,中国报刊业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比如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报刊的国际知名度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但这种情况即将发生变化,李东东指出,中国正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闻出版方面,中国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新闻出版大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届时中国报刊将会更加“强壮”。

  时政类媒体和商业性媒体,谁更有机会赢得国际声誉?在回答《悉尼先驱晨报》驻京记者高安西的这一问题时,李东东说,中国报刊门类齐全,反映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和智力创造。以期刊为例,在打造全球知名期刊品牌过程中,我们着眼于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并非局限于某一门类、某种学科、某个方面的期刊。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会比较着重推进已经有一定体量和品牌的报刊“走出去”。她认为,能够真正“走出去”的,应该是内容比较优秀、实力相对较强的报刊。

  在回答记者关于报刊在推动改革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正面报道和揭露报道哪一个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问题时,李东东说,报刊推动改革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刊自身的改革,它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报刊自己主动改革、实施改革、完成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就是对中国改革事业作出了贡献。二是报刊为改革营造舆论环境。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变迁,首先需要改革相关者的观念变革,没有观念的变革,没有对改革目标的一致认同,改革会遇到巨大的阻力。李东东说,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应该有坚定的发展目标并且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媒体反映各方面的信息,使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构成更加积极和谐的关系,共同推进国家社会进步。媒体反映信息时,正面报道是主流,但正常的舆论监督必不可少,这对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李东东还就互联网发展、中国需要在哪些方面向国际新闻出版业学习等话题与高安西进行了交流。

  《悉尼先驱晨报》于1831年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创刊,原名《悉尼先驱报》。《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至今连续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被誉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声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