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协:“茅奖”初步审核对网络文学不存在偏见

2011年05月28日 08:3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平回应“茅奖”入围作品质疑:

  初步审核不涉及文本内容对网络文学不存在偏见

  (记者 赵玙)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早在征集工作开展之初,就因其对网络文学的首次开放引起广泛关注,而近日在中国作家网上公示的179部参评作品目录中,网络文学作品寥寥无几,此前呼声甚高的《盗墓笔记》等重要作品踪迹全无。由此,不少人对中国作协的评选标准产生质疑:某些获得高销量好口碑的网络小说意外落选,是否意味着主流文学对网络文学的主观排斥?负责此次“茅奖”入围作品审核工作的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茅奖”的初步审核完全按照评奖条例中的硬性规定进行,此阶段不涉及文本质量问题,“网络文学遭排斥”的情况子虚乌有。

  《盗墓笔记》、《杜拉拉升职记》等畅销小说的落选无疑最受关注,胡平解释,这两部属系列作品,尚未完结,不符合参评条件。而《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中明确规定: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对于系列作品,我们会在审核过程中告知,如参评即不能续写,作者权衡之后放弃的情况不少,这限制了一部分重要的网络文学作品入围。”胡平说,“另一方面,茅奖首次向网络文学开放,各网站对茅奖的关注度、重视程度有限,选送的作品数量本身就较少。”

  胡平强调,征集作品的审核阶段只涉及诸如出版年限、出版单位的正规性、是否全书参评等硬性指标,至于文本质量优劣的评判,则是下一步评委会的工作。此外,征集来的作品总量实际上也并不比入围的这179篇多多少,即审核工作只剔除了极少量的不符合评奖条例的作品。至于有人认为某些条例应该为网络文学“网开一面”,胡平回应:“茅奖、鲁奖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如果把重心同时放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上,同时强调文学性和发行量,就会失去自身的个性。”

  对于有人指责网络文学作品必须落地出书的规定过于苛刻,胡平指出,凡是在网络上拥有高点击率、受欢迎的作品大都落地出书了。“下线出书涉及作品的进一步打磨、加工、修订、编辑,这个过程也实现了作品质量的提升。”胡平说,“和传统文学作品一样,出版是个必要的门槛,并非所有网络文学作品都能达到出版的高度。这也是一次筛选,体现了和传统文学作品的平等竞争。”

  尽管网络文学作品在去年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上铩羽而归,此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的过程又损兵折将,但胡平表示:“网络文学参与茅奖、鲁奖均为首次,其表现已值得肯定,如去年的鲁奖,网络文学入围作品达31篇。对于刚起步的网络文学来说,获奖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协欢迎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参与到重要奖项的角逐中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