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柏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确定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又有注重人文,重视祭祀与收藏的传统,为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于博物馆事业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大,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体系、藏品、展览、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博物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文物保护领域,博物馆在继承中华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金属、纸张、漆木、丝织品等各类文物和动植物标本等进行有效保护。
自2004年起,经文物管理部门认定了敦煌研究院等12家重点科研基地,使这些重点科研基地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博物馆界也涌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中国博物馆学会等单位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开展学术研讨,先后出版数十种学术刊物、博物馆学论著和多学科、多门类的研究成果。
传统上,历史类博物馆和地方史志类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除了在岗位上自学成才者之外,主要是来自高校考古、历史以及美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博物馆专业的毕业生,包括部分硕士生和博士生,充实到各级各类博物馆。这些具有专业学术水平的人才为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目前,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科学思想的培养。博物馆行业的科学意识总体而言是比较淡薄的,急需补上这一课。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增强科学意识,形成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博物馆的科学发展。
其次是研究层面,要更加注重开发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人才队伍建设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在博物馆机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很低,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学术研究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均不能适应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自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能力被客观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以一级文物藏品建档为突破口,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完成馆藏文物清库、登记、建档、备案等基础工作,切实掌握馆藏文物资源状况,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藏品的研究,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为藏品的合理利用奠定学术基础。
博物馆素有注重人文关怀、关注道德宣教、传播科学知识的优良传统。当前的博物馆不仅要努力打造成富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神圣的文化殿堂,也应当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家园,成为政府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社会贡献率高的公共事业载体,要让民众从博物馆的工作成果中真正得到实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