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功夫熊猫》是文化侵略?学者:警惕伪爱国主义

2011年06月02日 08:1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功夫熊猫》是文化侵略?

  学者陈永苗:要警惕商业包装的伪爱国主义

  “孩子‘六一’去看大自然,不看《功夫熊猫2》。”一部普普通通的动画片,却突然引发口水大战,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题材中,“商业爱国主义”找到了自己的讲台。

  赵半狄、孔庆东、孙立军……他们要么是“艺术家”,要么是高校教师,然而,在他们的“抵制”声中,理性如此薄弱,情绪如此充足,表面上,他们在反对看别人的“熊猫”,认为它是文化侵略,内里却是在用隐蔽的方式对公众撒娇,潜台词无非是:看我吧,我才是真“熊猫”……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长期模糊了一个概念,即什么是文化侵略?认定别人文化侵略是否需要有客观标准?否则,难免走入捕风捉影、无限上纲的误区,最终在“越极端越正确”的偏执下,以提防文化侵略的名义而屏蔽了文明。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主动与人类文明的潮流相隔绝,无异于新的闭关锁国,这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商业爱国主义不是爱国主义,是害国主义。”学者陈永苗表示。

  商人们为何如此敏感

  “为什么说商业爱国主义不是爱国主义?因为它是以爱国为号召,维护的却是自己的商业利益。”陈永苗说。

  众所周知,号召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国家利益中确实包含商业利益,但那指的是整体的商业利益,而非局部的商业利益。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两者界限分明,范畴不同,一个从属于政治领域,一个从属于经济领域,不应混淆。

  然而,一些商家发现爱国主义具有巨大的号召力,于是,便将一己利益打扮成国家利益,从中投机,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来为自身服务。

  在陈永苗记忆中,商业爱国主义源于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某些企业因产品质量差、管理落后,无力应对挑战,便以保护民族产业为借口,向国家要政策、要资源。因为它们既往的商业利益主要是靠政策来保护的,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它们不是深入地去改变自己,反而是在要特权的借口上花样翻新,就这样,它们一夜之间就都成了爱国者,商家谈爱国成了时尚。

  “其实,这些行业大多与国家安全无关,但它们都拿国家安全说事。”陈永苗说。

  抵制声为何越来越大

  “商业爱国主义”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初期是少数垄断集团利用学者,将其打扮成学术理论,骗取了主流话语权,当时并未引起公众的注意。以后是更多的企业利用其媒体优势,面向公众宣传,比如蒙牛公司就曾以保护民族产业为名,来抵消其产品的负面影响,但并没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些声音主要面向行业管理、监管部门,依然以要政策、要资源为主。如今,赵半狄等则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面向公众进行宣传,试图通过左右公众判断,形成轰动效应,进而对决策产生影响。

  陈永苗表示,从“商业爱国主义”发展的历程看,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从当初少数企业要政策,到如今开始主动干预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商业爱国主义”之所以令人警觉,在于它贴着理性、科学的包装,但实际上却是用情感代替分析,它只给结论,不给推理过程,故意混淆概念,强调自己绝对正确。表面上,它提倡理性,但实际上却否定理性所必须的审慎、严谨、中立的原则,除了口号和立场之外,营养甚少,很少有符合逻辑的东西。

  如何应对“商业爱国主义”

  “商业爱国主义”的声音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包括美国,陈永苗认为,要减少它的负面影响,关键是多元化与开放言路,当更多的声音出现时,就能有效避免媒体被一种声音所利用,给整体带来伤害。

  “赵半狄之所以高调抵制《功夫熊猫2》,大谈文化侵略,其实是巧妙地在利用我们大环境的缺陷。”陈永苗表示,因为中国市场主要资源过度集中,个人通过造势有可能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从而对最终决策造成影响。

  在许多普通观众看来,赵半狄的抵制是荒唐可笑的,他们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他的理论没有说服力,然而,当赵半狄的声音足够大时,作为一种意见,主管部门可能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甚至有可能采取某种措施,而最终结果却是赵半狄获得了成功。

  这说明,一旦市场的关键要素被扭曲,则“商业爱国主义”很可能成为商业竞争的捷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鼓励了它,而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虽然也有类似的声音,但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作用。

  爱国不能否定普遍公正

  “‘商业爱国主义’是一种邪恶的民族主义,甚至比其他的伪民族主义更邪恶,一旦被它捆绑,人们就会失去反思的能力。《功夫熊猫》好不好,观众自身有判断力,反对是没用的,可一旦加上爱国的帽子,则公众的判断就很可能被扭曲。”陈永苗表示。

  毫无疑问,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而美好的情感,应该发扬光大,但不能盲目,我们应该爱一个国家优良的东西,而不是爱它落后与丑陋的东西,我们应该对它有自信,而不是自卑。对于现代国家而言,爱国主义是凝聚精英与民众的纽带,起着“政治宗教”的作用,因此它与法律、制度等融化为一体,对现代国家来说,爱国一般指的是爱法律、爱制度,如果在这些方面找不到立足点,便会转向文化、经济领域。

  陈永苗认为,爱国主义本身是好的,但被孔庆东、赵半狄等人扭曲了,他们抬出的是利字当头的“商业爱国主义”,而不是尊重法律与制度,把爱商业利益和爱其他坏的东西当成爱国,既无法增加人民的福祉,又与普遍公正背道而驰,这等于是把爱国主义当成了流氓的庇护所。

  文化侵略要有证据

  近年来,“文化侵略”成了一个热词,因为它定义模糊、内涵宽泛,面对外来文化,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给它套上这样的罪名。即使人家主观上没有“侵略”的意图,但只要我们觉得被“侵略”了,那么你就是“侵略”者。不需证据,不需逻辑,只要主观认定,则遑论公理。

  但问题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文化侵略,真的存在吗?

  陈永苗认为,有没有文化侵略,要看有没有国家利益层面的考虑,但现实是《功夫熊猫》只是一部娱乐片,既没有消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没反对任何政治层面美好的东西,更没有威胁国家安全,对我们的政治信仰也没有任何侵犯,这算什么文化侵略呢?从某种程度上看,影片不仅推崇中国元素,而且非常认可与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说它是文化侵略,实在牵强。

  “赵半狄他们未必真的相信《功夫熊猫》是文化侵略,而是要用这些说法来逼迫普通人下注,形成舆论压力,进而影响公共决策。这些行为对人们的生活娱乐构成了一种威胁,他们不是正当竞争,拿出更好的东西来,而是释放噪音来干扰大家欣赏。”陈永苗说。 

  “精英”撒娇为争垄断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无聊的“熊猫大战”中,绝大多数观众持鄙夷的态度,在网上,有网友甚至这样留言:为响应赵半狄的号召,昨天特意带全家去看了《功夫熊猫2》……

  普通人的判断力尚能做到不失分寸,可为什么这么多专家、教授、“艺术家”却如此失态呢?是因为狭隘,还是因为神经过敏?

  陈永苗表示,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利益之争。清末时,真正反对舶来科技、文化与学术的都是乡绅,而普通的知识分子及了解真相的民众反而比较宽容,愿意去学习。为什么乡绅反对?因为他们长期垄断着乡村社会的精神领导权,一旦失去了这个权力,他们就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其实这些乡绅对传统文化掌握很肤浅,传统文化的兴亡与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但为一己私利,他们便紧紧抱住传统的大腿,宁可拖累整个民族的进步。

  “乡绅们要求的是垄断权,即伤害普通百姓的特权。”陈永苗表示,所谓的少数“精英”热心“熊猫大战”,而不是通过公平竞争来展现本土文化的力量,其实正是这种心态在作怪。“总之,别人不能搞,只有我才能搞,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文化。其实,这是对真正中国文化和中国观众的伤害。”

  陈辉/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