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孙子兵法全球行:日本武士与中国《孙子兵法》

2011年06月06日 1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孙子兵法全球行:日本武士与中国《孙子兵法》
图为游客参观名古屋城堡日本武士画像。韩胜宝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名古屋6月6日电 题:日本武士与中国《孙子兵法》

  记者 韩胜宝

  名古屋是探访日本古国的最佳线路。记者来到位于名古屋市中心的城堡,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平原式城堡,被认为是日本著名武士织田信长年轻时居住的地方,他是16世纪权势最大的战国大名之一、日本统一的奠基者。城堡内与织田信长一起展出的还有另外两个同样著名的日本武士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画像,他们均也出生在名古屋,这三位武士如同中国的曹操、刘备、孙权,在日本妇孺皆知。

  名古屋城是德川家康的命令建造的,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城堡附近是德川美术馆,里面陈列着德川家族使用的茶道和书法用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在德川家康重新统一日本之后,这个城堡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而被重建,在这里可亲身感受日本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战斗场景。每年10月的名古屋节,都要“战国三杰”的游行,由市民们装扮的日本著名三武士和他们的嫔妃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多达1000人、长达1公里。

  位于爱知县的热田神宫,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为日本三种神器之一的草雉剑天业云剑而建,该剑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神物或圣物,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宫里收藏有刀剑等被指定为国家文化财产的大量宝物。宫内有一面日本三大土墙之一的“信长塀”,织田信长曾在这里下战书并取得胜利而被作为永久纪念。

  “武士”一词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指武官、武人,后又细分“兵”,指作战者。在平安时代出现了武士,这是由私人武装逐渐发展为的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武士政权统治了700年的日本,武士的思想遗产如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武士受中国《孙子兵法》的影响非常深刻。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武田信玄在读《孙子兵法》之后,创立了所谓“风林火山”战法。在德川幕府第4代将军德川家纲时期,第一本日译本《孙子兵法》问世,日本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学流派。到了江户时代,剑道在日本被称作“兵法”,日本人称《孙子兵法》为大兵法,称剑道为小兵法。

  日本武术界人士称,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剑道、忍术乃至最古老的武术相扑,最初都起源于中国的《孙子兵法》。公元1591年前后日本著名武术家小笠原源信斋到中国学练民间传统武术,并带回《武备志》等书籍回国,该书为汇集兵家术数之书,提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日本武士把孙子“诡道”视为“剑道”的重要部分,日本战国时期与德川幕府时期颇有影响的剑术家、兵法家宫本武藏深谙此道。他因与佐佐木小次朗决战而一举成名,与其说是用剑法倒不如说是用兵法取胜的。宫本武藏自幼跟从父亲学习兵法,比武60多次不曾失手,写下《兵道镜》、《兵法二天一流》,《兵法三十五固条》,创立“二刀兵法”,在当地传授兵法。后隐居灵岩洞,撰写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的《五轮书》。

  日本武士道精神也受《孙子兵法》中的“生间”、“死间”的定义的影响,在平安时代就有 “兵之道”之语。但日本学者认为,武士道精神与《孙子兵法》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文化里和平的精神是主流的,尽管《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和谋略,但其主要的精髓多是以战求和,以和为贵;而日本武士道精神是由于国土狭小的岛国文化所产生的一种特有文化,造成日本文化里充满战斗的偏执。(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