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来兰
丛德滋是秘密来兰的,这段历史至今扑朔迷离。
“父亲离开得很突然,他在家里忽然接到了一封鸡毛信。夜里,正在下雨,一辆盖着篷布的卡车悄悄来到村里,父亲在八路军总部的汪达元的秘密护送下乘车离开了山西。母亲仅仅知道他有急事。”丛丹说。
这辆神秘的卡车载着丛德滋在黄土高原上奔波数日之后,他辗转来到了延安。停留了两三天后就直接到了西安,同林伯渠见面后,丛德滋被介绍来到兰州。这时,正是1937年年底。
针对兰州的抗战形势,丛德滋提出在兰州创办民众通讯社的想法,得到了谢觉哉的大力支持。几经周折,1938年3月15日,民众通讯社在兰州南府街79号(今金塔巷)成立了。
民众通讯社很小,采编人员有丛德滋、苏子长(苏耀江)、于千(中共特别党员)三人,此外还有几位工友。丛丹说:“民众通讯社在宣传抗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民众通讯社的稿件除张贴递送有关单位外,主要供兰州各报选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丛丹查阅当年报刊时,看到了很多的民众通讯社稿件。“在3月7日到4月7日的一个月中,甘肃《民国日报》就采用了该社的稿件和消息98件。”丛丹说。
坚持到底
“1938年秋,父亲在谢觉哉和伍修权的介绍下,经中共中央批准吸收为特别党员。”丛丹说。实际上,至今丛德滋和民众通讯社留给人们的印象,还是能主持正义的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而不是地下党员。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当年夏天,民众通讯社被注销登记,停止发稿了。
“不久,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父亲利用和曾扩情的关系,打入第八战区政治部,担任曾扩情的秘书和政治部设计委员。”丛丹说。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丛德滋面临着随时被捕的危险。“此时,父亲认为,他的身份还没有暴露,他一再说,干革命需要坚持。”然而,此时危机正在向丛德滋逼近。
丛丹说:“1941年1月20日(腊月二十三),父亲接到了曾扩情的吃饭邀请,他感觉到这或许是个圈套,但为了摸清形势,还是去了。父亲临走时告诉母亲,如果过了晚上8点不回来,就说明出事了,让母亲去找党组织,带好两个孩子。”
果然,这是圈套。丛德滋被捕后,被投入了兰州砂沟秘密监狱。在狱中他饱受折磨,坚贞不屈,写下了不少壮怀激烈的诗词。在非人的折磨下,丛德滋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942年4月19日,特务们让他喝下有毒的污水不幸遇难,年仅32岁。丛德滋遇难后,同志们和东北老乡将他的遗体装殓后,葬在了兰州郊区的墓地。
在白色恐怖下,丛丹一家也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兰州解放前夕,他们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八个月中搬了七八次家,躲过了特务的追捕,迎来了兰州的解放。解放后,党和政府将丛德滋的遗骨移至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要落实烈士遗属政治待遇,谢觉哉首先想到了亲密战友丛德滋,将他的情况上报了毛泽东主席。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向丛德滋同志的家属颁发了“00001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这就是共和国首张“烈属证”的由来。
在“烈属证”的附件上写着丛德滋的真实身份“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