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菲利普·罗斯获第四届曼·布克奖

2011年06月07日 18:11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菲利普·罗斯获第四届曼·布克奖

  1

  英国BBC官方网站在5月18日发布消息说,现年78岁的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荣获今年英国曼·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该奖自2005年设立以来的第四位获奖者。正式颁奖晚宴将于6月28日在伦敦举行。

  评奖委员会主席里克·盖考斯基(Rick Gekoski)博士评价说,罗斯的“想象力不仅再塑了我们对犹太身份的认识,而且还重新激活了广义上的小说创作,当然不只是美国的小说创作”。他还评价说:罗斯“五十余年来的创作激发、刺激了人数庞大且不断增加的读者群,并给他们带来乐趣。”罗斯在得知获奖后表示,他希望“这个奖项能引起世界各国不熟悉我的作品的读者的注意”,并认为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荣誉”。

  一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是一位至今还活跃在美国文坛的重要美国犹太作家。美国文学批评家阿哈荣·阿佩菲尔德(Aharon Appelfeld)曾评论说:“在我看来,菲利普·罗斯是一位犹太作家,不是因为他自认为是一位犹太作家,或者因为他人把他视为犹太作家,而是因为他用一种小说家讲述他感到亲切的事情那样,写出了一些名叫朱克曼、爱泼斯坦、凯佩史、他们的母亲、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活中的沟沟坎坎。”应该说,阿佩菲尔德的评论是非常中肯的。纵观罗斯的创作生涯,他的确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叙说了美国犹太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与辛格、贝娄、马拉默德三人共同构筑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基本框架,或者说,共同成为支撑美国犹太文学这座殿堂的四根主要支柱。

  包括本次获得的曼·布克奖在内,罗斯在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获得了22种文学奖项:如1960年和1995年分别因《再见,哥伦布》(Goodbye,Columbus,1959)和《安息日剧场》(Sabbath’s Theatre,1995)而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86年和1991年分别因《反生活》(The Counterlife,1986)和《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Patrimony:A True Story,1991)而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界奖。另外,他还获得“国际笔会/福克纳奖”、“普利策小说奖”、“国家艺术奖”等奖项。

  菲利普·罗斯1933年3月19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父亲赫曼·罗斯信仰正统犹太教,他从加利西亚移居到美国后,曾从事过多种低收入的工作。后来,他开办了一个家庭制鞋作坊,但是没有做多久,就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他有幸在一家城市人寿保险公司谋到一个推销员的职务,使全家人得以渡过难关。菲利普·罗斯的母亲贝斯·芬考·罗斯是一位十分可亲、可爱的女性。她细心照料丈夫、孩子,不声不响地把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罗斯对母亲充满敬爱之情,曾回忆说母亲是他孩童时代的历史学家。

  罗斯1946年到1950年间在威考希克中学读高中。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欧洲移民的史料,并且深入了解了哈德逊河两岸的移民情况。这为他后来在作品中写下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1950年,他在纽瓦克罗特格斯学院注册读大学。翌年,他为摆脱纽瓦克狭隘的地方主义和抱着去看看美国其他地方的心理,又转到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巴克乃尔大学就读。在这所大学学习期间,他帮助创建并参与编辑了《其他等人》(Et Cetera)杂志。罗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哲学,或类似的东西》(Philosophy,Or Something Like That,1952)就发表在这份杂志上。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英语学士学位。195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参军,但因在训练中背部受伤,又被退了回来。此后,罗斯又回到芝加哥大学攻读英语博士学位。1957年,因某种原因,他放弃了学业。

  到1957年为止,罗斯一共发表了七部短篇小说,其中有两篇获奖。随后,他获得霍顿·米夫林文学研究基金和古根海姆研究基金的资助,于1959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再见,哥伦布》(Goodbye,Columbus,1959)。从1960年起,罗斯开始在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任教。两年后,又到普林斯顿大学做住校作家。在这一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随波逐流》(Letting Go,1962)。这部小说描写芝加哥和纽约等地年轻犹太知识分子的生活。他的创作可以说自此大作迭出,卷帙浩繁。到目前为止,他发表了共计三十余部作品,其中包括三大系列小说(“朱克曼系列”、“罗斯系列”、“凯佩史系列”)和其他非系列小说、非小说、文集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罗斯笔耕不辍,接连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如《人类的污点》(The Human Sta in,2000)、《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2001)、《反美阴谋》(The Plot against America,2004)、《退出的幽灵》(Exit Ghost,2007)以及“报应系列”中短篇小说(《所有的人》(Everyman,2006)、《愤怒》(Indignation,2008)、《谦恭》(The Humbling,2009)、《报应》(Nemesis,2010))。除小说以外,罗斯还出版了文集《阅读自己和他人》(Reading Myself and Others,1975)以及其他许多评论文章和短篇小说。

  二

  从时间上划分,罗斯的创作大致可以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作品主要是指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关注美国犹太移民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作品的基调是挫伤与抑郁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般都是过着边缘人孤独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似乎不满意于自己的时代和生存环境,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自己既爱又恨的家人。他们试图突破心中的郁闷,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有时即便是做了,也常常归于失败。罗斯从创作朱克曼四部曲的第一部《鬼作家》(1979)起,进入了创作中期。一般说来,在这一时期,罗斯由先前的探究性欲与犹太传统等问题转向了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契合。换句话说,艺术与人生的契合就是指犹太作家如何将自己的写作与犹太民族文化以及利益相结合的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罗斯进入了晚期创作阶段。在这一期间,他的小说创作部分地重复了以前的关于性欲与犹太传统、犹太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问题、美国政治与反犹主义、文学创作与犹太作家使命等主题。与此同时,他还以崭新、深厚的笔触书写了对其父辈的敬仰与爱戴。1991年出版的《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美国文学批评界对罗斯早期的创作褒贬不一。不过,总体说来,批评界对罗斯的创作还是给予积极肯定的,特别是对其中短篇小说集《再见,哥伦布》、“朱克曼系列小说”等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莫里·鲍姆加登和巴巴拉·格特福莱德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认为,贝娄的创作在写法上摒弃了福楼拜、乔伊斯、海明威等现代主义小说家所特有的冷峻、严肃、狡黠、雕琢的风格而显得格外地鲜活与新颖。当然,美国的另外一些批评家,如莱斯里·菲德勒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挖苦道:纽瓦克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桂冠诗人——一位像这座城市本身一样“庸俗、怪里怪气、敏感、忧郁以及肮脏”。菲德勒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犹太社区一些保守人士的看法。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把罗斯视为反犹主义者,认为他把犹太人写成堕落和好色的家伙,其意是在引导读者以为这个世界没有犹太人会更好些。这次曼·布克奖评审委会中一位名叫卡门·卡利尔(Carmen Carllil)的评审委员则干脆称她“根本就不认为他(罗斯)是一个作家”,并以退出该评审委员会的方式抗议罗斯获奖。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批评,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保守的犹太社会抱残守缺的心态和其他看重“道德”的批评家的一些成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一代犹太移民及其后裔急于突破厚重的民族文化重围所做出的努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