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兰州缺乏文化标志建筑 能否临河依水建“黄河楼”

2011年06月08日 10: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古代黄河岸边楼阁辉映人文景观众多,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建议——

  兰州能否临河依水建座“黄河楼”

  自古以来,黄河兰州段因河水丰盈在南岸切割出多条河道,天然的河道,曾与黄河主道一起将兰州塑造成一片港叉交错、河流纵横的水洲之地。自唐起至明、清,在兰州黄河岸边,依河而建的楼台亭阁林立,“临河驿楼”、“望河楼”、“拂云楼”等这些当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登楼望河的主要景观,几多情怀,几多登高观景的兴奋与释然,都在那一刻凝聚。

  因“江南三大名楼”而闻名中外的黄鹤楼,开放20多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约5000万人次,累计创收5亿多元,其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及所带动的品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同样是大江大河经过的城市,武汉的成功给兰州提了个醒。在兰州黄河文化“标志”建筑缺乏,旅游业热不起来的现实面前,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建议,恢复古代兰州黄河边多楼景观,临河依托水建造“黄河楼”,打造“黄河之都”主景。记者吴永隆

  A隋唐兰州古城沿河多楼

  兰州自古是西北边防要塞和军事重镇,滔滔黄河斜贯南北,逶迤丝路横贯东西,最初就是大河古渡。随着沧桑巨变,被誉为古城雄关的兰州襟山带河,自成天堑,津渡四境,关通八方,向为“秦陇锁钥,东西咽喉”,凭借这形胜之地缔造和成就了这座源远流长的塞上名城,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起,因河而旺。”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介绍,兰州黄河岸边自古就多楼,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楼虽受条件限制并不雄伟高大,但与滚滚黄河交相辉印,是那个时代黄河上最为标志性的景观。自唐起至明、清,兰州就有“临河驿楼”、“望河楼”、“拂云楼”。

  “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楼》中,描写兰州城外位于白塔山下临河驿楼的诗句。通过这一诗作、以及地方志的零星记载,约略可窥兰州城的局部概貌,兰州的北城有楼,可眺望黄河;城外濒临黄河处有驿楼,还有旧宅、寺庙、总管府等共同构筑起那个时代兰州的面貌,兰州古城雄关跃然纸上。

  近400年来,兰州曾水景无限,留下极其震撼的回忆。而依河而建的楼台亭阁,是那个年代人们登楼远眺、了解兰州的形象和窗口。滔滔不绝的黄河水,绿树掩映下的楼台亭阁,登楼看山望水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别致的画面,给老兰州人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

  B兰州黄河岸边缺乏文化“标志”建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那些曾为老兰州人留下记忆的楼阁早已不在,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兰州黄河两岸,以南北滨河路为景观的黄河风情线应运而生,并不断向东西延伸。从2000年启动建设到目前短短8年时间,黄河风情线已经成为兰州的景观轴线,被誉为兰州“外滩”、城市名片。在自然景观不断完善的同时,黄河风情线人文景观的缺乏逐渐显现。

  “目前,兰州风情线景观规模小、文化内涵单薄,缺乏文化景观内容,应当予以补充和提升。”张克复认为,兰州东连陕西,北邻宁夏,西北有新疆,西南有青海、西藏,南接四川,是南来北往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枢纽城市,客源比较丰富。但遗憾的是,兰州市区可供人们游览的景区景点太少,影响也不大,留不住游客。

  “兰州作为具有千年文化底蕴和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城市,现在已经变得没有个性了。”在张克复看来,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高楼大厦建设的背后是对兰州历史古迹的毁坏,兰州厚重文化的遗忘为代价。

  “兰州作为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上游文化的中心地和代表地,应该有黄河文化为主体的标志性建筑。”张克复建议,要展示兰州独特的文化,就必须将兰州的显性文化符号强调出来,深入挖掘作为隐性文化符号的脉点,着力展示兰州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应该在扩展、完善、充实、提高已建景观的基础上,新建文化景观,形成大规模的景观群。

  西安依托大雁塔规划建设大唐芙蓉园、曲江池,成为城市亮点,其成功之处在于唐代文化特色和规模效应。而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加入文化景观内容,可形成气势恢宏的景观群,极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C以河为景标志性建筑“价值”可观

  我国江河众多,许多大河源远流长,大小河流数以千计,总长度超过42万公里,主要河流2000余条。而在全国一些大江大河中心城市,几乎都有一座因河而起,以河为景的标志性建筑。

  雄峙长江之滨的黄鹤楼,几乎成为武汉的代名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名胜建筑,相传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新建黄鹤楼保持了明清黄鹤楼的基本风格和特征,并在原型的基础上有所发扬和创新。新楼的室内设计,分别以“神话”、“历史”、“人文”、“风尚”、“哲理”为主题,通过壁画、楹联、画屏、陈设等手段,形象地展现了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内容,扩大并深化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今天的黄鹤楼不仅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也取得极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当年重建黄鹤楼仅投资800万元,开放20多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约5000万人次,累计创收5亿多元,其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及所带动的品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湖南岳阳楼、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由于地处江湖之畔,风景优美,建筑设计精巧,气势雄伟,三座楼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也成为江南的标志性建筑。

  在今年“五一”期间,岳阳楼景区三天假期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南昌依托滕王阁,举办了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笔会,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了南昌最美好的城市形象,提升了南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南昌的影响力。滕王阁虽经过20多次的重建,但其知名度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逐渐在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分配领域内将服务与福祉最大化。

  纵观天下名楼,特别是“江南三大名楼”,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标志和荟萃展示之地,而且是天下最为著名的旅游景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对地方旅游业的巨大拉动力不言而喻。而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依河而建的标志性建筑除了中山桥和水车博览园外,沿黄城市带标志性建筑物还是缺乏内涵,由此可见,建造临河依水的标志性建筑,恢复古代兰州黄河边多楼的景象,打造来兰游客必登的景点,进而增加黄河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建黄河楼打造“黄河之都”主景

  “黄河是兰州的命脉,黄河文化形塑了兰州文化的灵魂。黄河造就了兰州,同时兰州的发展也必须依凭黄河。”张克复认为,要利用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对兰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包装,展示兰州黄河文化符号的文化景观。而黄河文化的内在具有包容性、开放性,能够兼容多种文化,形成多元融合的黄河文化。在具体的开发中,应当有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和宏大的气魄。

  张克复认为,黄河文化精神本身就是以虚体存在的观念、思想,要把这种虚体存在呈现出来,就必须通过符号化、实体化、情境化的方式,把黄河文化和悠远的历史人文底蕴转换为可见、可感、可知的实体化存在,使之有所依附,从而使观者通过实体化存在,体味悠远深厚的虚体存在的文化。

  “兰州应选择合适地形,临河规划建设一座气势恢宏的景观建筑‘黄河楼’,形成整个风情线的主景。”张克复认为,兰州黄河楼的文化展示,归根到底还是以怎样的方式展示,在什么地方展示,以及展示什么和如何展示的问题。

  “‘黄河楼’应与白塔山、金城关、中山桥、水车园连为一体,选址应在中山桥与城关黄河大桥之间,登楼可远眺南北两山,近观黄河岸边的美景。”张克复认为,该楼可参照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规模气势规划建设,建成之后使之成为万里黄河第一楼,成为弘扬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黄河景观的地标。同时,将各条线贯穿,提供一个能够从高处把两山一河景观尽收眼底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可以整合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饮食、民俗体验以及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从建设文化产品链条的整体思路出发进行规划。

  同时,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现实面前,兰州完全可以走市场化的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运营模式,将“黄河楼”打造成展示甘肃兰州文化、历史,以及民族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模式载体,将文化遗产和文化精品集中进行展示。

  每日甘肃网-科技鑫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