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界称“现代文学经典保护和使用矛盾日渐突出”
(记者 陈菁霞)在近日由中国博协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的文学博物馆——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上,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李晓虹指出,因为时代久远和版本的复杂情况,使研究者由于不能了解初版本及版本演变的情况,给研究工作带来重重困惑。
李晓虹表示,在郭沫若研究中,许多问题与版本变化相关。如果不能从最初的版本资料出发,只是根据郭老去世后出版的《郭沫若全集》中所收内容做出判断,往往会与事实产生相当大的距离,甚至得出荒谬的结论。在学界越来越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回到原初的状态,从第一手的资料出发,在了解历史的真相的前提下,提出独到的见解,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版本书的阅读问题。
“但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由于现存版本书大多年代久远,纸张条件差,一些作品已经成为散页,有的纸张一触即碎,使用一次即会造成新的破坏,且册数有限,不适合借阅。因此,只能沉睡在库房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和使用的矛盾更是日渐突出”。据李晓虹介绍,为解决这个问题,郭沫若纪念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几年的时间,将馆藏版本书逐步数字化,建成了一个具有便捷的检索功能的数据库,为研究者解决查阅原始资料的诸多困难。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将拥有六个博物馆、纪念馆的现代文豪鲁迅与不止六个纪念设施的“诗圣”杜甫做了比较,为博物馆学、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新颖的切入角度。他回顾了古代祠堂到现代故居、纪念馆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文学类博物馆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此类纪念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当前文学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SourcePh">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