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罗素差点在北京病故 泰戈尔北京演讲遭闹场(图)(3)

2011年06月10日 17:0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罗素差点在北京病故泰戈尔北京演讲遭闹场(图)(3)
林徽因和徐志摩与泰戈尔在一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泰戈尔北京演讲遭闹场

  1913年,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大奖的东方人。应梁启超创办的讲学社之邀,泰戈尔1924年4月开始了中国之旅。

  泰戈尔来中国,内心也是有一些矛盾的。他致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道:“我要到中国去,以什么身份,我不知道。是作为诗人呢?还是要带去好的忠告和健全的常识呢?”4月12日上午9点多,泰戈尔一行抵达了上海。4月23日下午7点,泰戈尔一行乘火车来到了北京。刚到北京的泰戈尔日程排得很满,林徽因作为翻译和助手,和徐志摩一起陪同泰戈尔。27日泰戈尔去拜见了末代皇帝溥仪。28日下午3点他在先农坛第一次公开对北京学界发表演讲,没想到也第一次在北京遇到了反对传单。

  5月8日是泰戈尔的生日,当晚9点,北京的学界名流盛情准备了他的64岁庆生会。胡适致贺词,梁启超赠给了他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林徽因和徐志摩等则演出泰戈尔名剧《齐德拉》,林徽因扮演女主角齐德拉,张歆海扮演男主角阿俊那,徐志摩和林长民分别扮演爱神和春神,大家全英文演出,令泰戈尔大为叹赏。也因为这场剧,徐志摩对林徽因再度燃起了爱火。

  如果说5月8日是泰戈尔北京之行最快乐的一天,那么接下来的几天泰戈尔却很扫兴,应讲学社之邀,泰戈尔在真光影戏院对公众演讲。一些激进青年在演讲现场多次散发传单,声称泰戈尔的思想重精神、反科学,宣传没落的东方文化,鼓吹亡国奴哲学,表示要送走他。泰尔戈很尴尬。泰戈尔访华期间正是中国思想界新旧两派纷争激烈之时,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西方文明与东方文化的比较,革命与保守之间的斗争,一片混战。陈独秀、瞿秋白、林语堂等人与梁启超等讲学社的一些主要人物形成对垒,泰戈尔推崇东方文化,追求非暴力,又不巧是讲学社邀请来的,而且喜欢和中国的佛学人士、退位的皇帝等交流,于是成了攻击对象。

  尽管梁启超积极声辩,态度居中的胡适发言调和,泰戈尔原定在真光影戏院的6次演讲不得不缩减成了3次。在5月12日的最后一次演讲前,徐志摩批评阻挠泰戈尔的人,“他们说他是守旧,说他是顽固,我们能相信吗?他们说他是太迟,说他是不合时宜,我们能相信吗?他自己是不能信,真的不能。他说这一定是滑稽家的反调。”徐志摩边说边生气,干脆表示不愿意继续为泰戈尔翻译了,不为这些反对泰戈尔的人服务。胡适只好出场,临时做翻译。但是反对者批判更加激烈,甚至多年以后,鲁迅还在《骂杀和捧杀》一文中继续批评泰戈尔和他的一帮中国朋友:“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个个头戴印度帽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唵!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磬……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

  这样的不愉快泰戈尔确实没有料到,感到身心俱疲。5月13日到17日,他在北京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并准备20日离开北京赴太原,临行前一天梁启超、李石曾、梅兰芳、齐如山和冯玉祥将军的代表李鸣钟等人在丰泽园饭庄为他饯行。

  参考文献:

  艾丹 《泰戈尔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王一心 李伶伶《徐志摩与新月社》;许姬传 许源朱整理《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冯崇义《罗素与中国——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一次经历》 陈启伟译《罗素自传第二卷》

  文字 特约撰稿 金点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