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家话剧院:仅有豪华剧场远远不够

2011年06月14日 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1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式告别了北京市帽儿胡同45号的旧址,迁到广安门外大街手帕口桥西侧。当天的庆典上,国话老演员雷恪生和两名年轻演员一起把国话新匾送来,一老二少,象征薪火相传,从国家话剧院搬来的明代石狮子也佩戴上大红花。

  2001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组建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从建立伊始,国话就被打上先锋与实验的烙印,国内话剧无数挑战传统的创新突破均来自这里。而作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戏剧团体,国话还拥有着包括唐国强、章子怡、李冰冰等众多明星在内的260名演员,其中一线明星有70余位。

戏剧氛围和观众群,不是一天内冒出来的

  国家话剧院新址于2007年奠基,历时四年终竣工。新址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坐拥一大一小两个剧场外加一栋办公楼。

  880座的大剧场、312座的小剧场,均被打造成目前北京最专业的话剧演出场所。剧场依靠特殊的室内结构,保证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不用微型麦克风,也能让最后一排的观众听清楚台词。用国话员工自己的话来说,国话进驻了设施齐全、管理有序、装潢现代的“豪宅”。

  尽管中国国家话剧院结束了长期缺少大剧场、到处打游击的尴尬局面,但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史丽芬也承认,国家话剧院当务之急是推出各种举措,尽快培育起戏剧氛围。“国家话剧院过往多年来在旧址培育起来的文化氛围和观众群体,是新剧场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国话的搬迁,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曾经开玩笑表示要当“钉子户”。毕竟,帽儿胡同45号曾经给国话人和热爱话剧的人们,留下了太多记忆。

  原来的国话剧场,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后海的中心地带。院内建筑包括一座L形的三层白色办公楼和两个简易的排练场,其中办公楼一层西南角曾是“京城第一家小剧场”,只设置了160个观众席。因为面积小,设备简陋,几十年来开开关关,关关开开。

  1992年,孟京辉导演的《思凡》是国话小剧场的开张作品,当年的制作费用只有区区7000元,在今天还不够一个剧组买盒饭的钱。

  国话演员郭涛至今还记得,当年演《思凡》,台下经常爆发出狂笑。国话演出营销主任刘铁钢说,当年没有VIP,好戏常常一票难求,美国大使这样的人来晚了,都没有特殊待遇,一律站着看。

  以前经常去老国话看演出的词作家毛梦溪对原来的剧场感触很深:“原来的剧场出门走几步就是后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我,还有就是它不贵,很多北京普通市民都挤在一起看戏。感觉特别好。”

  “游什刹海、逛锣鼓巷、看国话戏”,一度成为游客来北京的必修课。国话搬走后,这里将全面拆迁。

大导演如何携手大剧院

  国家话剧院新剧场开幕演出季中,由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被确定为开幕演出。此外,演出季还包括由吴晓江执导、雷恪生主演的“中国反腐第一剧”《这是最后的斗争》,由孟京辉执导的音乐话剧《空中花园谋杀案》,田沁鑫导演的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可以说,在第一声吆喝之后的开场演出季中,国家话剧院派出的是全明星阵容,把明星出场最多、平素最有卖点的话剧,拿到新剧场来亮相。

  对此,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表示:“对于一个剧院来讲,在短时期内最简便的聚拢人气的方式,就是靠明星效应来拉动。但事实上,一个剧院对于观众的长期培育,还是要靠作品,只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亮相,才能形成剧院真正的品牌。”

  “我怎么就那么爱往北京人艺跑呢!”退休干部吕老师说,“人艺这里似乎总有新的东西吸引我。”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国话喜迁新址的消息时,她一脸茫然,“田沁鑫的《四世同堂》不是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吗?”她反问。

  “一个剧场如果没有创作,等于什么都不是,连仓库都不是。剧场必须和真正的创作结合起来。”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感慨道。同属国家话剧院的先锋剧场位于北京东单,一个原本没有名气的小剧场,近几年通过大戏节、青戏节、国际戏剧节等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品牌,让观众认知剧场。“剧场的名气和打广告没有关系,因为一个真正演出平台的形成,一定要使观众认知剧场的内容,从这个角度上说,国家话剧院新剧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傅维伯说。

  实际上,熟悉话剧圈的人都清楚,国家话剧院并不缺少大导演,王晓鹰、查明哲、田沁鑫、孟京辉等等,他们排练的很多话剧,都是叫好又叫座。

  在杨乾武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大导演能否听大剧院的。”国家话剧院的很多著名导演一向都独立制作话剧,有自己的制作和宣传团队。拿孟京辉来讲,他有自己的蜂巢剧场,因此他导演或者参与排练的话剧多在蜂巢剧场演出,在那里已经培养了一批固定粉丝。把自己的剧目拿到国话这边的小剧场来演,有可能面临缺少观众甚至亏本的尴尬局面。

  “如果出现此种情况,剧院能不能对他采取适当补贴?”杨乾武对此很担忧,“话剧院有什么可行办法把自己的大导演拉回自己的剧场?这显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型剧院是步履过快还是生逢其时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的建成,使北京又多了一个挂着国字头的地标性建筑。除了北京,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的大剧院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不但直辖市、省会的剧院建设瞄准世界一流,在很多中小城市,剧院、剧场的设计规模,也在争赶“国际先进”。据媒体报道,自本世纪起,兴建大剧院成了各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重点,东莞、惠州、烟台、常州、泰州、温州、绍兴、马鞍山等30多个地级市,拥有了大剧院。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大剧院甚至延伸到县级市。估计3到5年内,所有中等以上城市都将建成大剧院。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是大剧院建设最快的省份。

  “有了豪华剧院,并不等于有了一切。”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王旭明是话剧迷,但目前还没有去过国话新剧场。“有剧场是好事,但更关键的是要有好剧。从北京的情况看,大量剧场闲置或上座率不够,或演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好剧应该是所有剧种和艺术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下半年明确的演出安排以及他们原创剧目的生产计划。”王旭明说。

  国家话剧院院长助理罗大军说:“现在的剧院该不该造?过十年、二十年就知道了。不管是怀着什么样的初衷建造剧院,每一个新建剧院将来都会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演艺事业发展的引擎、发动机。尤其是北京的国家级剧院,每年会承担许多重大的艺术活动,大剧院的高品质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演出的水平。”

  罗大军说,国家话剧院要想办法让剧场“动”起来,而不是“空”在那里。他表示,接下来,国家话剧院要做三件事:一,在国家话剧院搞一个记者沙龙,做一些关于话剧而不纯粹是围绕自己剧目的研讨。二,把剧院的导演拉回来,让他们排演的优秀剧目能够在自己的剧院轮流上演。三,筹备国际戏剧季,邀请国外优秀的剧团来华演出,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更充分的文化交流。本报记者 桂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