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季羡林故居盗窃疑犯调查:晚年身边人有机可乘

2011年06月15日 02:2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再过一个月,将是季羡林先生逝世两周年,目前北大故居被盗案仍未宣判。

  2009年,季羡林先生去世5个月后,北大朗润园13号公寓故居丢失大量书籍、塑像等物品。遗产纠纷,还是盗窃案件,一时引起社会关注。

  5月11日,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站在被告席上的两人,都曾住在季羡林故居,被检方指控盗窃故居。

  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又是怎样接近季羡林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站上法庭,王如“翻脸”。

  5月11日,48岁的王如被控与他人,在2009年12月15日晚,盗窃故居内价值333万余的书籍等物品。在得知他人报案后,又将所盗财物转移至他处。

  面对指控,王如手指公诉人,进行超出庭审范围的言语攻击。这令本案公诉人北京一分检代理检察员贾朝阳很诧异。

  庭审前,贾朝阳曾对王如进行讯问,对方态度很配合,虽然不认罪,但“甜言蜜语”许诺“只要公正处理,出去后一定感谢你”。

  大闹追悼会的神秘女子

  这种“翻脸”,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也见识过。

  2009年7月19日,季羡林追悼会,一名自称季老学生、北大教授的白衣女子,当众大喊:“钱文忠(季羡林的学生)背后指挥季承抢夺财产。”

  白衣女子正是王如。

  季承认识此人,钱文忠博客透露,13年未与父亲见面的季承,2008年回到季羡林身边后,王如一直以北大员工的身份出现。

  季承说,起初王如对他态度很好,“还说我是最正确的”。这给季承留下了“王如讲话公道、有理”的印象。

  但北大校长办公室和保卫处的一份书面声明显示,王如不是北大在编职工,也非北大聘用人员,与北大没有人事关系。

  是副教授还是学报编辑?

  起诉书上,王如无业。

  法庭上,她大声反驳,“关乎我的清白,我的尊严。”

  按照她的说法,自己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年轻时从陕西师大毕业后被分到西安市第51中学做教师,所教的语文成绩在全市排名第三,之后就在西安交大附中当老师,因经常发表论文、散文、诗歌,被调到西安交通大学校报,后成为一家报纸的主任记者。“主任记者到大学里就是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证明,王如并没有所谓副教授身份,1984年自西安师专毕业后,1992年1月进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后取得编辑职称,但因未竞聘上岗于2000年左右离开。

  原西安医科大学的同事回忆,王如离开后听说是去北大上博士去了。

  直到大闹季羡林追悼会,照片上了报纸,老同事才知道“她成了北大教授,还跟季老有关系”。

  通过“干妈”接近季羡林

  王如能接近季羡林,与李玉洁有关。

  季承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中称,1994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他和父亲因家庭内部原因一直没见面。

  季承说,父亲季羡林身边经北大正式任命的秘书只有早已过世的李峥,父亲晚年最后十多年时间一直是李玉洁在身边,直到2006年李玉洁长期住院,才改为杨锐短暂“代班”,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如。

  按照王如的描述,她以访问学者身份来到北大后,“因为我的母亲是季老38年的秘书兼助理,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季老晚年的御用记者,2006年李玉洁病倒,季老任命我为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代理李玉洁的职位。”

  她口中的母亲,就是李玉洁,至于二人何时成为母女关系,她表示“我没有资格回答你!别人没有权利知道!”

  截至发稿,记者未能联系到李玉洁核实。但此前李玉洁接受采访时曾说,王如确实是她的干女儿。

  王如的辩护人裴愚称,李玉洁应该是在看到王如写的一些报道后,开始起用她,但王如没透露过具体时间。

  一个大致的轮廓是,王如通过李玉洁接近了季羡林,并在李玉洁病倒后,开始实际“主持工作”。

  本案中另一盗窃疑犯方咸如,也是通过李玉洁接近季羡林的。

  方咸如称,上世纪90年代来京打工,妻子在北大干保洁,恰好李玉洁家中需要人长期做饭,妻子就到了李玉洁家中,他认识了李玉洁。

  后来季羡林家需要看门人,方咸如从2002年1月上旬搬进朗润园13号公寓,负责照顾季羡林起居以及种花、养猫等,并掌握钥匙。

  方咸如说,最初从李玉洁手中拿工资,李玉洁病倒后让他一切都听王如的。

  “想做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

  按照王如的说法,由于季羡林长期住院,朗润园公寓内还有三尊印度送来的佛像,2002年后她便搬入了季羡林卧室,负责供奉佛像。

  多名北大教职工、保安、礼品店店员等人证言显示,季羡林住院、季承尚在外的情况下,王如、方咸如成了这套房子的实际居住者,无论是叫人修玻璃、送货、甚至案发当晚帮忙搬运物品,没有人对他们即代表季羡林或季家产生过怀疑。

  案发后,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所长马志冰在内,多名与王如接触过的人都表示,“她要下手,有太多机会了,要偷也偷点值钱的字画,犯不着偷书”。按照王如的性格,“是想做季羡林基金会的秘书长,借着季羡林的名字,做成国内的诺贝尔”。

  王如对外还自称是季羡林海外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5月13日,马志冰回忆,2009年6月,王如找到他家,谈一位北大的学生想攻读马志冰的研究生,其间说到帮季羡林筹办8月份的生日,“季老要回家办个生日会,范围也不会太大”。

  王如大谈筹划要把季羡林海外基金会做大、资助中国最好的学术著作、筹办中国世界哲学学会,听着“很振奋”。

  其间,王如还拿出一本杂志,上有季羡林和王如在家里的照片,“给我的感觉她跟季老的关系确实不一般。”马志冰说。

  此后,在王如的安排下,马志冰也曾到过朗润园公寓季羡林家中,当时季羡林早已住院多年,马志冰对王如的身份没有丝毫怀疑。

  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张某、中央党校图书资料中心书刊服务部业务经理等人,均认为王如为人豪爽,是个“大女人”或者“不像个女人”,吃饭抢着买单,交游广阔。

  北大证实,季羡林海外基金会只是由季老的一位学生捐出200万美金后成立的,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暂时放在北大教育基金会下面,虽曾资助北大教授出过书,但此后就没钱了,基金会也就没有了活动。

  季羡林晚年身边人“有机可乘”

  一位与季羡林熟识人士称,晚年的季羡林被置于高位,加之身体原因住进相对封闭的高干病房,一般人鲜有渠道与之接触,无形中给身边工作人员在外虚张声势提供了可能。

  钱文忠也表示,恩师季羡林是“外表光鲜热闹,内心孤独寂寞”。

  他称,1999年后,季羡林身边无人可信赖。秘书李铮、女儿、女婿相继去世,孙子孙女都出国,儿子季承不往来。“恩师是一个犟脾气的人,又多少有点传统观念。旁边的人不去劝解,反而火上浇油。这样一来,就闹出了13年父子同城不相见的事情。”

  法庭上,王如拿出两封经过北京司法鉴定中心确认的亲笔信,一封是季羡林财产捐赠小组名单,一张是给方咸如的“手谕”,要求“没有捐赠小组组长或我本人的批条,任何人不得进入13号公寓”。

  而季承出具的六份季羡林手写材料显示,“我以前给李玉洁等的一切文件统统作废,委托季承处理”、“我从来没有做过全部捐赠”等。虽然尚未经司法鉴定,但有包括李铮之子等人在场见证。

  公诉人称,王如一方的信件形成于2005年和2008年初,季承一方的信件形成于2008年后半年。

  对此,钱文忠称,2008年10月,季羡林与他和几个信得过的人谈了很久,整个过程都有录音资料。当年11月,父子相见。

  重逢时,季承一进来就跪下说:“老爷子,我给你请罪来了。”老爷子说:“你何罪之有啊,这13年里,我何尝不在想你啊。”儿子回来后,季羡林高兴得不得了,对护工们说:“你们再也不要以为我是孤家寡人了,我是有儿子的!”

  此后季羡林将一切事情书面委托给季承处理。

  “奇怪的盗窃有奇怪的原因”

  2009年5月,季承将看门人方咸如解雇。

  同年6月19日,他与北大完成13号公寓物品的清点,对重要书籍、物品登记造册。北大将物品清单、所有书籍、物品全部移交给季承。

  法庭上,方咸如说,十年来,他每月工资从500元涨到1500元,季羡林生前曾答应将来给他一笔安置费,但没想到季承一回来就把他解雇了,为此他心里也不痛快。

  办案检察官透露,没有证据证明季羡林答应过给方咸如安置费,但北大与季承清点物品时,北大校方曾建议季承对方咸如妥善处理。

  方咸如说,季承把13号公寓的门锁都更换后,由于自己和王如的私人物品仍放在该房间内,且季羡林交代他们誓死捍卫好房间内物品。因此他们曾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撬开一扇玻璃进入室内。

  案发当晚也是同样。

  王如说,破窗而入是因季老生前也经常破窗。“与众不同的大师,他的许多行为是常人难以揣测的,破窗是季老独辟蹊径开创的一种方法”。王如说,北大的木工都知道,季老家每月都要换次门窗。

  “奇怪的盗窃有奇怪的原因。”庭审最后,公诉人说,本案之所以存在争议被媒体广泛关注,是因存在原因上的特殊性。

  他分析,季承拿着父亲的批条找到北大,北大与季承清点故居物品,成为事件发展的“分水岭”。王如对这种交接行为有争议,无论她认为物品应该归北大或是基金会,都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而不该盗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

  尽管根据现有书证,王如并不具有她所谓的身份,但由于并未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也没有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因此检方并没有指控其招摇撞骗罪或者诈骗罪。

  目前,本案仍待宣判。

  本报采写/本报记者 张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