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笔挺的西装、步履优雅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6月14日走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了名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并亲自朗读代表作《酒吧长谈》的片段。这个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点人物,在2010年爆冷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从此他的生活是否会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变化,他的写作之路为何又充满传奇,他对曾大打出手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又如何评价,他是否还会有中国之行等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报记者全程跟踪略萨15年后的第二次中国行,呈现一个你从字里行间中不曾了解的诺贝尔奖得主。
阅读让我的少年充满传奇
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文字中总能让人看到天赋二字,略萨也不例外,从幼年起,他对阅读的着迷和对文学的激情都远远超出了同龄人。就连他自己都称自己在文学上有些“早熟”。
在略萨母亲怀孕5个月之时,略萨的父亲就离开了她,后在略萨一岁时两人离婚,从此略萨与外祖父一家生活在一起,过着安静的日子,直到1947年略萨11岁时,父母复合,他重新回到了秘鲁的首都利马生活。在演讲中,提起自己的少年生活,略萨总是会用传奇、冒险、神奇的等词语来形容,而这些令他兴奋的回忆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于阅读。在小学六年级时,略萨就开始阅读了《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等作品。略萨说:母亲后来告诉我,我如果读到我不是很满意的作品结局时,我还会自己创作新的结局。 ”
诗歌须卓越 所以我写散文
略萨介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单单从事写作来养活自己的人很少,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很多作家都是有着糊口的职业,周末等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才会从事创作。由于结婚较早(略萨19岁时就已经结婚),为了实现写作的梦想,略萨只得在上学的同时兼职7份工作,晚上和星期天的时候才能写作。
略萨在演讲中谈到,“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诗歌只允许卓越,那时候写作大多都是从诗歌开始,但是我的诗歌写的不够卓越,达不到完美,所以我改去写散文了,其实我心中是很羡慕诗人的。 ”
拉美文学的“首都”是巴黎
提起巴黎,略萨并不陌生,在他作家生涯的最初几年都是在巴黎度过的,《城市与狗》、《绿房子》等作品都是在巴黎时创作的。为何巴黎会让年轻的略萨如此的情有独钟,略萨说,“巴黎对我很重要,也正是在巴黎我才发现了拉丁美洲。到了巴黎之后,就会发现,很多拉丁美洲的作家都在进行创作,并且他们都在欧洲,让我开始感觉到了拉丁美洲文学的存在,我们的创作中有着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问题。”
对于曾被冠以“拉美文学大爆炸”一事,略萨给出的回答却是“被爆炸”。拉美文学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对于四大主将之一的略萨,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拉美文学大爆炸这个生动的词汇的,但在我看来,我们是被爆炸的,当时的被称为主将的几个人之间并不认识,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欧洲。而巴黎就是拉美作家梦想的地方,在今天看来,巴黎就是拉美文学的‘首都’。 ”
马尔克斯让世界认识拉美
略萨和马尔克斯这两位拉美文学的巨匠,曾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可由于两人都不愿提及的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大打出手,从此关系破裂,直至近年两位70岁高龄的老人才和好。
但在本次的中国之行中,谈及拉美文学,略萨就毫不避讳的谈及马尔克斯,他说道,“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未出现之前只是在欧洲的小众中得到了认可,直到《百年孤独》,它令世界读者都产生了共鸣,这在小说中是少见的,是《百年孤独》让大家睁开眼睛看拉美文学的。”这样的肯定是再有力不过的对两人关系和好如初的证明。
努力可以成为天才
没有一本著作让略萨感到写起来轻松。略萨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时说,“我的很多创作都与我经历有关,如《城市与狗》就是我年少时在军校的经历,尽管有些经历回忆起来是痛苦的,但我更愿意把他们写出来。在我感觉到一个作品修改的差不多时,我都会感到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要消失了,为了尽快摆脱真空感,我就会尽快开始下一步作品创作。 ”
其实写作对他来说是困难的,并且很羡慕一开始写作就很从容自信的作家,写完开头一段,都要给自己以鼓励。而让他坚持这样“困难”的写作下去的是福楼拜,福楼拜是略萨喜欢的作家之一,尤其是他的书信集,其中写了福楼拜构建一个小说的过程,靠的是坚持和努力,这让略萨也知道,原来天才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达到的。
略萨有望再来中国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于略萨来说,是他50多年来创作的最好回馈,但获奖也让略萨的生活发生了他并不期待的变化。“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与其他的文学奖并没有很大的不同,获奖后,我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采访者,让我成为受难者,有时无休止的采访让人不能好好地过生活,我想逃离到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 ”
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朗诵会上得知,略萨的戏剧很有可能未来会在上戏的剧场上演,到时也将是略萨的第三次中国之行。 记者 王莹 电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