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列开往汉口运煤火车上,除了装载着生产运输所必备的燃料,也带来了初生的新四军所急需的新鲜血液——一群八路军学兵队员,向瑞云与好友司徒芬芳就在其中;在南昌,马靖平刚刚被任命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团长,申汉给他分配的紧急任务之一就是将关在国民党大狱的服务团秘书长杜铁英尽快接出来……一群年轻人素昧平生,却为着共同的爱国理想,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相遇了。
昨起,由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投资制作、著名导演丁黑执导的电视剧《新四军女兵》登陆央视八套。明星亮眼,扮相清新,个性张扬,画面精致,感情纠葛,情怀浪漫……原来,红色军旅题材也可以吸引年轻人,也可以是青春偶像剧。然而,青春偶像剧不代表快餐式的胡编乱造,严谨的态度自始至终贯穿全剧创作过程。据《新四军女兵》编剧之一的蒋晓勤透露,其与另两位编剧邓海南、姚远皆来自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有着不解之缘。剧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均严格按照真实的历史轨迹,半数角色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物,避免了娱乐化、夸张化的处理。
题材:寻根情怀与肩上责任
新四军的故事很多、很壮阔,《新四军女兵》选取的切口却偏偏很小,讲述一批热血女青年陆续加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之后的故事。这个以宣传抗战为己任的战时文艺团体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3年,1938年1月在南昌成立,1941年皖南事变后撤销,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它是新四军中最富有生气和影响的一支抗日队伍。“这个团的人员组成相当特殊,并非多是贫困潦倒备受压迫的农民工人,而是知识青年扎堆,来自长江三角州附近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镇江、武汉,有些甚至留过洋,或是归国华侨。正因为他们多拥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知识,这个团在建立伊始的工作中就思想开明、青春飞扬,尊重个性的发展,更表现出开阔的文化视野。正因为他们接受过真理,便更自觉执著地追寻真理,追寻理想。”蒋晓勤说。
“将剧中人物、故事置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展开,是因为太熟悉,也太有感情。我们3位编剧所在的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就是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沿革而来的。团里的许多前辈年轻时都曾加入新四军,经历过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那些或豪情满怀或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在团里待了二三十年,就听了二三十年。老一辈战地服务团的文艺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真是太丰富了。”选择这一特殊题材,蒋晓勤感觉自己和同伴完成了一桩夙愿,出于寻根的情怀,也出于肩上的责任,“我们可以对我们的前辈,对战地服务团、前线话剧团说,我们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还将把新四军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蒋晓勤回忆说,动笔写作前,自己与邓海南、姚远特意开着车几乎把新四军军部旧址跑了个遍,寻访当年的新四军指战员及其后人,切身感受新四军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安徽省泾县云岭附近,我们惊喜地发现了战地服务团的旧址。那是座类似祠堂的敞厅公房,1959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到门楣上‘佑启人文’4个字,我们深受触动。于是这4个字成为了激励剧中人物的精神源泉。”
人物:半数角色有历史原型
在《新四军女兵》中,赵子琪饰演的女兵向瑞云思想前卫、敢说敢当,面对战友受牵连被关禁闭,可以挺身而出,指正上级没有查明真相所做的错误决定;而面对有关生活作风的流言蜚语时,敢于直面并坦然对待。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与今天的“80后”颇有几分相似。蒋晓勤告诉记者,向瑞云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那便是出身于镇江书香门第的杨瑞年烈士。这是一位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优秀女青年,1937年入伍,后成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员。杨瑞年一心追寻革命,希望加入共产党,因有“托派”嫌疑,始终未如愿。她不仅自己从未放弃追求真理,还动员弟弟杨华年、妹妹杨青年一起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杨瑞年不幸被俘押至江西上饶集中营,她在狱中参与组织战友越狱、突围,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最终在再度突围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而她的弟弟妹妹也在战争中牺牲,家中只留下年迈的父亲。
“剧中半数角色能够找到对应的人物原型。如剧中兼具学者风范和兄长风度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马靖平,有着首任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和首任前线话剧团团长沈西蒙的影子。剧中‘苦干剧团’兼编导演于一身的台柱文曰白,有着南京军区创作室作家白文的影子,他从圣约翰大学毕业,讲得一口漂亮的英语,名满文艺界;剧中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启明,有着前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沈亚威的影子;剧中有名的女秀才和编剧快手司徒芬芳,源于叶飞上将的夫人王于畊老前辈的形象……”
“当然,我们并非生搬硬套历史中的人物,而是抓住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轨迹、性格中的重要特点,再根据创作规律,加以合理的艺术提炼和加工。”蒋晓勤强调,“比如发生在杨瑞年身上的事实太过惨烈,在剧中,我们让向瑞云的一个妹妹活了下来。又如历史上的朱克靖1947年被国民党郝鹏举秘密杀害;在剧中,我们则让马靖平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上世纪50年代他担任M省政协主席,1962年调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
内核:青春情怀最是动人
在蒋晓勤看来,《新四军女兵》演绎的红色题材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不是因为自己与邓海南、姚远在刻意迎合年轻人,而是这个群体本来就是年轻人。无论身处哪个年代,横亘着多少年的跨度,青春的年华总是最值得记忆的,青春的精神都应该是共通的。比如个性的张扬、自我的确认、理想的追寻。“我们的许多前辈放下原本优越的生活,十几岁就投身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为什么?因为对于哪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革命、抗日就是最前卫、最时尚的声音。比如向瑞云的两个妹妹加入革命,出发点都非常真实,一是向往这样的战斗生活,二是因为她们所爱的人在队伍里。这样的举动相信现代年轻人能够理解。”他告诉记者,剧中的人物并非只知道冲锋陷阵的革命者,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独特个性的人。在生活中,他们不是只有铁的纪律,也有载歌载舞的欢笑、心灵的成长、人生的启蒙、对人性的感悟。血肉丰满的情感真实或许是他们特别让人着迷的原因。
本报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