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最早古城遗址城头山被誉为“稻作之源”(图)

2011年06月24日 15: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城头山遗址鸟瞰

城头山出土带刻画纹陶盆

城头山出土的大米

  澧阳平原地处长江中游,这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种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十分适合远古人类的生存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古城遗址城头山。

  从1991年冬开始的10多次考古发掘,让今人在城头山看到了6000年前的城墙和环壕以及城内的道路、房基、墓葬,甚至还可以看到当时的手工作坊。当然,这里还有一项世界之最,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无可比拟的史学研究价值,让国内外专家学者为这里奉送了一顶顶耀眼的桂冠,不少人将此誉为“稻作之源,城池之母”。

  在众多重要遗迹横空出世的同时,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也随之破土而出,让人着迷,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走进湖南省澧县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件城头山遗址出土的黑色陶盆,盆壁外清晰刻画着一个符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符号还在同期出土的其它陶器中出现。这是谁留下的印记?这印记意味着一个人还是一个部落抑或其它的信息?我们似乎很难贸然地断定,却不妨碍我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6000年前先祖的故园——

  当时的澧阳平原,气候温暖而湿润,较现代气温应该略高;高大繁茂的杉树、松树、枫香树处处可见;野鹿、大象、野牛在丛林和原野中出没。

  阳光普照大地。在城头山附近,人类的踪迹随处可见。往西约4公里,有一处花云遗址,也是一处环壕遗址,面积比城头山小,时代也稍晚一些,可能是一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从花云到城头山,有水路连接,人们可以使用小木排来运送一些重物,城头山南“城门”的船坞,便是装卸货的所在。

  从城头山现存城墙的历史来看,人们可以想象当时筑城或者加固时的场景。在南城船坞边,或许经常可以看到,有数群人抬着箩筐往城墙上运土,墙顶上一二十个人拉着长长的绳索打夯筑城,随着整齐的号子声,绳索顶端夯石上下飞舞。

  而站在城墙上,往外看去,稻田成行、谷物飘香。不少人在田间劳作。他们已经有了很趁手的工具,比如骨耒和木耜。

  在城的东面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在特定的一些时间里,会有盛大的祭祀活动举行。虽然他们现在已不再担心野兽的伤害、部族的侵袭,但洪水的肆虐、瘟疫的横行让他们生活仍然举步维艰,只有尽力献祭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甚至生命,来乞求神灵的庇佑,保护来年的稻米丰收、粮源仓盛。

  站在城墙上向内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由夯土城墙环绕而成的圆形城,城中一条由红烧土铺成的笔直道路横贯东西,男人们背着刚从外边捕获的野兽与收割的稻谷愉快地走在上面,路两侧还有小水沟,这大概就是最早的下水道。

  城内各个区域功能明确,在路的北面有墓葬区,南面有宫殿区、居住区、作坊区甚至集市区。作坊区内他们制作最拿手的是一种叫釜的陶器,这是蒸煮米饭的主要器具,很可能也是他们在与其他部落进行物物交换时的主要物品。

  居住区内,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女人们提着纺轮揉制麻线或者拿着骨针缝制衣裳,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和现代人类的主要食物相比,6000年前的餐厅里摆放的食物并不乏味,甚至和现在基本没有差别。在南门壕沟城头山人倾倒的垃圾里面,出土了猪、牛、羊、鹿、鱼、鳖等骨骸,还发现了黄瓜、葫芦瓜、香瓜、栗子、桃子、葡萄、李子的种子。

  从墓葬区出土文物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推知,根据死者在世时在部落的威望或者等级,随葬品的选择、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讲究。比如我们所看到的盆壁外刻划着“ ”符号的黑色陶盆,很可能便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物品,只不过,这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是个谜,或许的确如有学者所猜测的那样,是这个部落的标志。

  数千年来的风雨早已将当时的城垣化为一片土丘,但是6000年前的阳光依然普照大地。那些残留的遗址、那些静默的陶盆,带着谜团提示着后人,祖先曾经怎样艰难而伟大的生存。

    曹 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