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日本漂洋过海运书刊

2011年07月05日 16: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马克思逝世十几年之后的1899年2月,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上海《万国公报》第121期刊载了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一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不过,李提摩太的本意绝非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只是在介绍当时流行于西方的学说时,只言片语地提到而已。所以,这篇文章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在人们心中荡起些许的涟漪。

  几年之后,远赴他乡的志士仁人终于把几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清新之风从不同方向吹入古老的中国。  

  日本:漂洋过海运书刊

  最早把马克思的思想学说译介给中国人的,是清末流亡日本的具有拯救中国意识的进步思想家、革命者和留学生。受当时日本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主要依据日文翻译、介绍了马恩著作的若干片段,发表在自己创办的刊物上,进而传到国内。日本是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留日学生则是传入的主要媒介。

  1900年12月,留日学生编辑的《译书汇编》在东京创刊。随即在第1、2、3、6、8期连载文章,介绍了马克思流亡伦敦,创立第一国际以及第一国际的宗旨、组织机构和斗争纲领等情况。

  1903年,马君武在《译书汇编》第2卷第1期上发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译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1905年11月在《民报》第2号撰写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第一次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恩的生平活动,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资本论》中剩余价值学说的大致要点。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称赞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拓荒者”。  

  法国:万里飞鸿传真理

  五四运动时期,大批革命知识分子以勤工俭学方式赴法国寻求马克思主义,使法国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又一重要渠道。他们当中产生了周恩来、朱德、蔡和森、蔡畅、向警予、陈毅、邓小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身处法国,致力于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分子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书信等各种途径向国内介绍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是他们阅读学习和讨论最多的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蔡和森以“霸蛮”精神把《共产党宣言》从法文硬译成中文,并且把译稿拿给大家传阅。

  留法学生在通信中把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向国内传播,开阔了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视野。  

  苏俄:亲临其境学经验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俄国成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当时中国的一些刊物上相继出现了关于列宁、布尔什维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新闻报道。

  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上海外国语学社,目的是培养革命干部,并送他们到苏俄去学习马列主义。1920年冬至1921年春,化装成裁缝、理发师、新闻记者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学员分三批从水路或陆路抵达莫斯科。

  1921年秋,俄共(布)创办了东方大学。中共第一代留俄生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俞秀松等三四十人组成东方大学中国班。1923年,赴法勤工俭学的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等人也陆续抵达东方大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又有大批干部和学生前往苏俄,其中少数人进入东方大学,包括张闻天、刘伯承、邓小平在内的多数人则进入1925年9月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些留俄生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

  (作者:张文红 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