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二黑结婚》:唱出民族歌剧“清水蓝天”

2011年07月07日 18: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清凌凌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二黑哥县里去开英雄会……”当这熟悉的歌声一响起,许多人眼前会浮现小二黑和小芹这一对青年情侣的身影。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经典唱段。

  悲剧变喜剧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1943年,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基层,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当地一对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双方父母的阻挠,以致男青年被村干部打死的悲剧事件。于是,赵树理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了一部反对封建思想、宣扬婚姻自主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小说中小二黑和小芹的原型就是那对青年男女,不同的是,赵树理把悲剧变为喜剧:1942年,山西某区的刘家峧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私下里给小二黑买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逼小芹嫁给有钱人。平日里为非作歹的村干部金旺总想调戏小芹。一天夜里,小芹和小二黑两人正悄悄商量终身大事,却被金旺等人绑住,借机陷害。幸亏区长及时赶到,抓捕了金旺等人,教育了二诸葛和三仙姑,批准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二黑结婚》完稿后,赵树理首先将这部小说的手稿送给北方局党校领导杨献珍审阅。杨献珍读后,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便将它推荐给了在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的浦安修(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又把它推荐给彭德怀。彭德怀读罢《小二黑结婚》后,认为其立意极高,立即要求新华书店出版。小说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赵树理因此一举成名,《小二黑结婚》也成为我国解放区文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成立创作组

  1950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在北京成立,马可为系主任,学员是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文化战线的骨干,有些还是级别很高的文化干部。

  当时,马可力图在中国戏曲的基础上发展新歌剧,所以,在他的主持下,歌剧戏的课程设置也与之相配套,如由昆曲大师韩世昌、白云生教授昆曲《白蛇传》,河北梆子名演员李桂云教授河北梆子戏《孔雀东南飞》,评剧大师小白玉霜教授评剧《王少安赶船》……就这样,学员们受到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全方位的滋养。

  马可的女儿马海星告诉记者,歌剧系成立近两年时,马可考虑着:歌剧系应该创作和排演一部作品作为教学实验的成果汇报,经过一番思考,选择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作为歌剧剧本。一是,这部小说的影响很大,除了太行山区,还在晋冀鲁豫边区、山东解放区出版发行,甚至还流传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敌占区。有外国记者这样报道: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朱德,就数赵树理最有名了。二是,1950年诞生的《婚姻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大家都觉得应该好好宣传一下。小说的内容及核心正是鞭挞封建包办婚姻旧俗,宣讲婚姻自主,与国家向广大民众普及《婚姻法》的社会背景高度契合。

  1952年,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组成立了,田川、杨兰春执笔编剧,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等人作曲。

  下乡体验收获多

  1952年,田川才26岁,年轻的他在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之前,因其既写戏又演戏,早在抗战文化一线的队伍里赫赫有名,而且还是一位“配枪、带警卫员”的文化干部。杨兰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河南、山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和曲艺了如指掌,对改编歌剧《小二黑结婚》帮助很大。

  很快,田川和杨兰春就完成了初稿,随后马上兴致勃勃地去拜访赵树理。谁知,这第一次的拜访并不顺利。赵树理一开始对他们并不热情,“你们艺术学院的洋学生,搞不了我那个土玩艺儿!新凤霞把它改成了评剧,已经演了一年多了,你们的本子要是能演一年多,你们就搞,先把本子放这儿吧!”

  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去了。谁知,没过几天,赵树理打来电话说自己又认真地看了一遍剧本,觉得还不错,而后就亲自跑到中央戏剧学院来谈进一步的修改意见了。这一次,他给田川和杨兰春讲了很多关于故事的发生地——山西太行山区农村的风土人情,建议他们最好去那里体验生活。

  “在赵树理的提议下,在马可的带领下,我、杨兰春、郭兰英等十余人,开始了下乡的行程。我们都是步行,数百里的路上,体验了大量风土人情、民歌民俗,一边走,一边构思剧本。这次下乡,我们果然受益匪浅,找到了一些档案,知道了生活中‘小二黑’是被‘金旺’兄弟活活打死,‘小芹’被‘三仙姑’逼嫁给一个老商人,远走到牡丹江一带……后来歌剧中大段的唱段,都是这次体验的结果。我还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需要,把当地土话、小调及戏曲的唱词作为素材,进行再创作,效果颇好。”田川回忆道。

  下乡归来后,田川、杨兰春日夜疾书,加之贺敬之的辅助,半年之后,剧本完稿。再拿给赵树理看时,赵树理对剧本大加赞赏。

  向戏曲取经

  “赵树理关心我们用什么曲调来表现这个歌剧,来提意见时还跟杨兰春飙戏,唱了好一阵,很是高兴。他的第二条建议就是要将民间戏曲融入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田川说。

  赵树理的想法与马可不谋而合。马海星告诉记者,马可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新歌剧的创作方法应是,一面继承戏曲的优良传统,一面吸取世界先进的音乐文化。当前创作上的主要问题是,歌剧创作上的语言贫乏。必须加强向民族戏曲学习,以丰富我们在戏剧音乐上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于是,在下乡考察期间,音乐创作组的成员搜集了大量晋东南一带的戏曲音乐(包括民歌),如黎城落子、武安落子、平调等。这些戏曲极大地丰富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并成为其重要的表现手段。如第三场中小芹与小二黑相见的场面,创作者有意把它处理成大段的抒情歌唱,全部唱词有200多句,作曲者写到这里感到非常困难,几乎写不下去了,后来,请郭兰英按照山西梆子的唱法从头到尾逐句唱了一遍,并进行记谱,反而创作出了独具韵味的音乐。

  由于中国语言的特点,如单缀音及四声的区别,使得中国歌剧中的朗诵调有本身的特殊规律,这种规律在西洋歌剧中找不到,但在戏曲中早已有了答案。如《小二黑结婚》中区长和二孔明(即小说中的“二诸葛”)的一段对话:

  (区)你就是刘修德?

  (二)区长,就是我。

  (区)你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

  (二)不错,有一个。

  (区)童养媳今年有几岁?

  (二)九岁,属猴的呀。

  这样写来,中国语言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生动有趣。于是,《小二黑结婚》首次在戏曲基础上发展中国歌剧,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于小芹的两个第一

  第一个唱红小芹的是郭兰英,可第一个扮演小芹的并不是她,而另有其人。

  1953年1月,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为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的毕业作品在北京实验剧场首演,由两位“小芹”轮流演出,一位是乔佩娟,另一位是陈颙。

  “大伙都知道,第一个扮演小芹的人是我。但后来在向有关领导作汇报演出时,改由郭兰英登台了。但是,说实话,《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真正是被她唱出来的,她是位名副其实的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乔佩娟说。乔佩娟是田川的妻子,也是他的同班同学。

  乔佩娟说,那时为演好小芹可没少下功夫。她拜了小白玉霜为老师,又在板胡老师张佩衡的指导下,对小芹的唱段一句句地抠。“那时候,为演歌剧,我们必须掌握两三种戏曲,那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熟悉,要精通到能唱、能演。”

  歌剧系的毕业演出结束后,同年4月,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歌剧团重新排练《小二黑结婚》,这时,唱小芹的就是郭兰英。该剧轰动全国,不仅各个歌剧院排演该剧,一些戏曲剧种也争相移植演出,成为20世纪5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民族新歌剧剧目之一。

  “戏曲讲究声情并茂,戏曲音乐很有潜台词,如歌剧开头一句小芹唱‘清凌凌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唱的不是风景,而是心情;小芹去河边,不是去洗衣服,而是去等二黑哥……郭兰英浑身都是戏,身材娇小的她一出场,居然能把成千上万人的目光从别处一下子吸引到自己身上,令人佩服。”曾经也扮演过小二黑,后来多演二孔明的邱玉璞说。“那时‘小二黑’红得很啊!我们到各地巡演时,很多观众为了看戏,大冬天背着被子,夜里就在售票处打地铺排队了,那情形跟现在到北京协和医院挂专家号一样火热。”

    本报记者   张  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