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被冠名”出书,起诉出版社索赔60万
“伪书”为何层出不穷
记者 师文静
日前,杨澜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和一名作者告上法庭,理由是“被冠名”出书,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60万元。此案已被北京朝阳法院受理。“伪书”再一次成为被议论的焦点,为何此类书籍能层出不穷?7日,记者采访发现巨大利润导致了“伪书”生生不息。
多位名人遭遇“伪书”
在现代出版中,伪书的概念比较宽泛,涉及假作者、假推荐、假排行、假销售量、假授权、假内容等方面。
杨澜称,其状告的图书《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严重损害了其肖像权,书封、扉页及页眉处皆有其照片。书中还引用了杨澜婚姻家庭、个人感情、事业成就等诸多方面,严重侵犯了其姓名权。
与杨澜的经历类似,此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署名为周国平的书,包括《读禅有感悟》和《纯粹的智慧》等,后经证明全是伪造。贾平凹、王朔、叶永烈等名人也多次“被出书”。“伪书”多选择作者名字与名人“撞车”,以恶意竞争扰乱图书市场。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山寨”版的畅销书,即大家所谓的“伪书”。自从国外引进版图书《秘密》和《力量》火了后,书市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力量精华版》《力量合订版》等图书。记者了解到,《力量》的出版商已经给各种“伪书”经销商发了律师函。
印刷业混乱造成“伪书”猖獗
记者了解到,“伪书”的生产流程通常是五个环节:策划人定选题、攒手攒书、书稿完成后交给策划人、策划人再将书稿卖给书商、书商与出版社合作出书或者买下书号自己运作。
印刷行业的混乱,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伪书”猖獗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一本图书版权页上,可以看到印数是5000册,但根据该书销售榜单可以发现不止这个印数。“无秩序的印刷行业给伪书的生产提供了动力。”
一位从业多年的出版人告诉记者,书商出“伪书”就是“坐地分钱”。很多难以为继的出版社以卖书号维持运作,一个书号市价几万元。“伪书”没有版税,制作也不精良,卖出几千本收益就很大。如果出版社和书商合作出版“伪书”,出版社的收益更大。
目前国内在对图书质量的监管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实名书号制,二是重大选题备案,这并不能对图书策划人和写手形成监管。出版社卖书号虽然没有放弃编审校对的权利,但是在选题策划和写作上完全交给了策划人。“而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不好监管,最多只能做事后的行政处罚。再加上‘伪书’本身在法律界定上又比较模糊,打击‘伪书’难上加难,很多起诉也是不了了之。”上述出版人士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