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红军六支部队跨越10万里 一张报纸定向到陕北去

2011年07月08日 17:4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之际,一个代表西南地方实力派说话的历史学家胡羽高,在他刚编著的《共匪西窜记》中质问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既“谓匪已到总崩溃时期,正是予国军以剿灭之机会”,“何致再纵其窜贵州之西南隅,云南之东北隅,越金沙,趋大渡,一窥贵筑,再犯昆明,三凯康定,四迫成都耶?”红军“佯为东窜之图,实作西窥之计,即最高军事当局的判断,亦不正确。”“中枢策略有极端之错误。”“朱德、徐向前、毛泽东、萧克、贺龙开庆祝会师大会于甘肃会宁之马营……过去十省剿匪之成绩,尽于此矣。……今后之剿匪有无结果,可用古文两语作答案: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蒋介石剿共十年,一无所获,反而让红军聚到了一起。中国革命未来的发展趋势,真的让胡羽高说对了。

  征程历时四年七个月

  从1932年9月红二军团(时称红三军,后与红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撤离洪湖苏区,到1937年4月红西路军在甘肃红柳园最后一战,红军六支部队征程长达四年七个月,不少于十万里,地跨十五六个省区。北起大别山,中经洪湖水域、江汉平原,东连武夷山西麓,南抵湘江、金沙江、大渡河,西至草地雪山、黄河祁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个整体行动,前后由先遣部队红十军团(红七军与红十军合编)、第二、第四、第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西路军等六支部队组成。各路红军相互依托,相互策应,如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原有苏区丧失不少,部队行动目标多变,但信念不动摇,斗志更坚;征程中发生过严重错误,但能自我修正,改变危局,走出逆境。相继开辟川陕、黔东、湘鄂川黔、鄂豫陕、川康和川滇黔等根据地。如果没有这些根据地的配合、保障和支援,长征的前途难以设想。

  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进行长征的部队是红二军团、红四方面军、红六军团和红十军团四支部队。

  1932年9月,红二军团(时称红三军)在极“左”路线指导下经历“肃反”自残,元气大伤,被迫撤离洪湖苏区,经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秦岭入神农架、巫山,转入武陵山。1934年夏,开辟黔东苏区。原有二万人剩下三千余人。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二万多人离开大别山,经桐柏山、伏牛山、秦岭入大巴山,付出近万人的牺牲,于1933年初开辟川陕苏区。几个月后,兵力扩大八九倍,近十万人。

  红六军团,1934年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退出湘赣根据地西进,为中央红军的长征探路。七十多天征战,付出2/3的牺牲,完成任务到达黔东。这时,中央红军才从瑞金出发。此后,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合成为红十方面军的长征序列。

  红十军团,1934年7月,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组红十军团,共一万多人,改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经福建北上向闽浙皖边和皖南行动,企图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以利中央红军的转移。由于兵力太少,未能牵动敌人反而身陷危境,方志敏以下大部将士牺牲。

  此外,原属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奉命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出发,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它以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征战十个月,于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县,同陕甘红军会师,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它同陕甘红军并肩作战,为中央红军的到来创造有利条件。

  上述史实证明,中央红军的长征和胜利,是在二、四方面军等部队积极配合下实现的。

  补白

  一张报纸定向:“到陕北去”

  1935年9月19日,聂荣臻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的邮局,他们找到了一些国民党的报纸,其中一张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队的消息。(据《聂荣臻回忆录》)

  当时北上的方针已定,但是是去甘肃、去陕西还是去宁夏?随后到达哈达铺的党中央,根据这些报纸的信息决定了明确的方向,这也意味着长征找到了它的终点。

  李维汉见证了这段历史,他在《回忆与研究》一书中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同志一起休息。毛泽东向我打招呼:罗迈,你也来休息一下!我就下马休息,看到他们正在翻阅一张国民党的地方报纸,上面登了蒋介石派大军‘围剿’陕北‘共匪’刘志丹的消息。我们才具体得知有这样大的红军在陕北苏区积极活动,党中央随即决定到陕北苏区与陕北红军会师。” 秦亚堙 X154

  红军会师富帮穷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时,气象有天壤之别。

  《杨得志回忆录中》称,翻过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会合,是长征半年多来,第一次遇到兄弟部队。一方面军的战士们看到四方面军的同志装备好,弹药充足,穿戴也不像一方面军那样破旧,羡慕得很。四方面军的同志非常热情地向一方面军的同志介绍当地风俗民情,发现一方面军的供应奇缺,就“慷慨解囊”,把子弹、衣物等分赠给他们。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引朱德的话说,一方面军过去曾是一个巨人,现在全身的肉都掉完了,只剩下一副骨架。军中干部多士兵少,干部甚至降两级使用,如原任连长的现在任班长。但朱德同时认为,这副骨架极珍贵。他还说一方面军由江西西行至懋功,人数从9万左右剩至1万多人,所有的炮都丢光了,机关枪所剩无几,又几乎都是空筒子,每支步枪平均只有约5颗子弹。

  张国焘则称当时四方面军约有4.5万人,枪2万多支。所以人多枪少,是因为川北获枪不易,征兵却不难。秦亚堙 

  主要参考文献

  夏宇立:《史说长征》

  陈 靖:《历史就是历史》

  《寻思在大渡河畔》

  黄道炫:《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 的博弈》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金一南:《苦难辉煌》

  一、四方面军因张国焘野心分裂

  中央和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等见争取张国焘北上无望,遂率红一、三军团连夜单独北上。两军终于分裂。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固然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原因。这个野心,又是在党内斗争策略反复刺激而膨胀起来的。它伤害的是中国革命的大局,其教训是深刻的。

  遵义会议研究,毛泽东主张中央红军向川黔边行动,先在赤水边打败阻击的川军渡江北上入川,到川西北与四方面军会合,创立新的根据地。1月28日,毛泽东指挥土城之役失败,渡江入川计划受挫,开始在川黔滇边艰苦转战,四渡赤水河。三渡之前,又在鲁班场战败。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成功,跳出蒋军的合围,南渡乌江,乘虚进军云南,在昆明附近佯动,随即转向西北方向疾进,于5月初渡过金沙江,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继续北上。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5月下旬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翻越终年雪封的夹金山。6月12日,中央红军一部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地区。

  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川、甘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先是在遵义会议以后,四方面军遵照中央两次电示,先后发动广昭战役,陕南战役,然后全部主力西渡嘉陵江,不惜放弃川陕苏区(这里原因复杂,有优势敌人的压迫,有长年战争在“左”的政策造成的困难,主力撤出后没留下足够兵力坚持游击战争等,不完全是张国焘个人的责任)。在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之际,川军的主力大部,被四方面军吸引于川北涪江上游地区。一直在为中央红军殿后的红二方面军,始终紧紧钳制住敌一百三十个团。二、四方面军的积极配合,使中央红军迅速挺进到大渡河边,在此只有刘文辉等两支弱敌。十七勇士强渡,仅四人负伤。随后,泸定桥战斗的二十二勇士,也只伤亡三人。大渡河、泸定桥,不会遗忘二、四方面军的功绩。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双方领导人围绕战略方向和各自苏区的具体工作,不断地发生争论,互相指责揭短,情绪升温,矛盾激化。张国焘自恃资历深、兵力强,有野心,想当头。在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遭到批评的是他深为反感的问题:放弃鄂豫皖、放弃川陕、没有使用足够兵力控制战略要地松潘等等。张国焘借口“统一军事指挥”,煽动一些部下向中央要权。7月18日政治局会议,决定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委,并为中央政治局指定的中央军委总负责者,军权似乎已全部集中于他手中。张国焘认定“中央政治路线有问题”,表示对遵义会议只解决军事问题不满,节外生枝地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解决“政治路线”。随即在沙窝会议,张被严厉批评,身单势孤,内心愤恨不断聚集。根据政治局新的决定,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须向右路军班佑方向靠拢。张国焘在进占阿坝后,勉强开始向班佑方向行动。旋因葛曲河涨水,张不设法渡河,反而把所有积怨通过拒绝北上的方式爆发出来,率左路军回师阿坝,并命令右路军南下。中央和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等见争取张国焘北上无望,遂率红一、三军团连夜单独北上。两军终于分裂。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固然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原因。这个野心,又是在党内斗争策略反复刺激而膨胀起来的。它伤害的是中国革命的大局,其教训是深刻的。

  10月,越过六盘山,三军团抵达吴起镇。11月在甘泉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中共中央机关随后到达瓦窑堡。随后又在直罗镇歼敌大胜,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红一方面军在1936年春夏,先后向山西渡黄河东征,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进行西征。6月底,中央机关移住保安。7、8月,西征部队开辟甘宁新根据地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南下作战,张国焘所率的四方面军减员过半。经中央催促和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名义进行劝导,张国焘于6月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

  张国焘率四方面军南下,于1935年9月在阿坝召开会议,攻击中央北上是“逃跑”,力主南下。10月5日,公然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党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团中央”、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南下作战,张国焘所率的四方面军减员过半。经中央催促和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名义进行劝导,张国焘于6月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

  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由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转战湘中,黔东、黔西,历经乌蒙山回旋战、六甲阻击战,渡过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在1936年7月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康边的甘孜。中央指示,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经过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的力争,并得到徐向前等四方面军许多干部的支持,红二、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静宁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华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专家)

  补白

  长征路上的

  两“怪客”

  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伍里,有两位“怪客”:骑着淡红色大骡子的张振汉和穿着老秀才长衫的周素园。

  据徐焰、马祥林所著《重解长征之谜》所述,张振汉是国民党中将纵队司令,长征前进剿“要亲手抓住贺龙”,结果反被贺龙所俘。因为出身炮兵,受过军校教育,他被兼任红军大学校长的萧克请去任教,在长征途中受到照顾,获一头骡子,还有几个战士担任警卫。

  晚清的秀才、贡生周素园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等要职,长征前已赋闲在家十年,研读马列著作,人称“红色秀才”。据说红军到达贵州毕节县照例打土豪时,在周家大宅里发现许多马列主义书籍,大感奇怪,知道原委后如数退还了搜走的财物。后来长征队伍中便有了已近六旬、着旧式长衫的周素园。

  这两位“怪客”都走到了长征的终点,张振汉甚至提出想把妻子接来安家。但是,因为抗日统战的需要,两人又都离开了延安。解放后,张振汉出任长沙市副市长,周素园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秦亚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