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窃听众多名人电话惹的官司尚未了结,5日又曝出它曾雇私家侦探窃听失踪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留言,导致警方调查受到干扰,引发公众愤怒。7日,《世界新闻报》母公司国际新闻集团宣布关停这家周报。10日,这份畅销小报历经168年,正式“寿终正寝”,头版发出绝唱:“谢谢大家,再见。”
“我们迷失了方向”
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在第三页刊登整版社论,为报社深陷窃听电话丑闻向读者道歉。“我们赞赏高标准,我们要求高标准,却痛苦地发现,2006年前的几年间,一些为我们工作的人或者打着我们名义的人行为不符合规范,”道歉声明说,“简单地说,我们迷失了方向。”
声明说:“(他人)通话遭窃听,报社为这件事真诚道歉……这种可怕的错误行为没有任何借口,给受害者带来痛苦……”不过,报社员工在声明中表达意愿:“当愤怒渐渐平息,希望历史终将以我们所有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为依据,对我们加以评判。”
《世界新闻报》把最后一期的印刷量扩大一倍,至500万份。销售收入将捐献给4家慈善机构。
9日晚,结束最后一天工作,《世界新闻报》员工走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东区的报社办公楼,面对等候在那里的媒体同行。报社编辑科林·迈勒说:“我们不想这样,我们也不该这样。”拿起第8674期即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迈勒说:“这是给750万读者的最后一份礼物——同时是为了你们,(报社)员工们,谢谢你们。”
报社关张,意味着大约200名员工失业,尽管国际新闻集团承诺,员工可以申请国际新闻集团内部其他职位。路透社记者发现,一名《世界新闻报》记者走出办公楼时身穿一件T恤,上书“再见,残酷的《世界新闻报》”字样。在报社附近的“凯普”酒吧,一些记者落泪。记者约翰·罗说:“我和妻子都在这里工作。明天,这件事将残酷地打击我们。”
窃听丑闻朝野震惊
《世界新闻报》窃听众多名人电话惹的官司尚未了结,本月5日又曝出它曾雇私家侦探窃听失踪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留言,导致警方调查受到干扰的丑闻,这令英国朝野一片哗然,引起从首相到普通民众的一致愤慨。
2002年3月的一天,13岁的道勒在回家路上失踪,当家人急于弄清她的下落,警方也在千方百计找人的时候,《世界新闻报》却为获取“猛料”,让私家侦探非法侵入道勒的手机语言信箱,不仅窃听留言,还在发现信箱已满后删除了部分留言。道勒的亲友和警方因此而产生了她仍在使用手机、从而活着的误判,实际上道勒已经遇害。
在获悉《世界新闻报》多年前此行径之后,道勒父母通过律师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并要拿起法律武器,让《世界新闻报》为其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代价。
这已经不是《世界新闻报》第一次身陷“窃听门”。此前,它就因窃听女影星西恩娜·米勒和主管媒体事务的内阁办公厅前国务大臣特莎·乔韦尔等名人和政治家的电话被曝光而麻烦缠身。影星米勒已经接受10万英镑的赔偿金而私了,但包括工党议员布赖恩特在内的5名受害者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将于明年1月与报社对簿公堂。
在《世界新闻报》窃听道勒的电话曝光之前,它的受害者都是一些公众人物,尽管人数众多,但除了媒体之外,并没有引起普遍关注。而一名普通民众、特别是一个失踪女孩的电话竟然遭到窃听,关注此事的就不仅仅是媒体了,还有民众的愤怒和朝野的震惊。
英国首相卡梅伦获悉此事后表示,窃听道勒电话的行为“令人厌恶”,他要求警方进行不偏不倚的调查,不要担心调查可能产生什么后果。反对党工党领导人埃德·米利班德认为,这是英国新闻界的耻辱,必须对此进行独立调查。应一些议员的要求,英国议会下院6日下午还举行紧急辩论会,讨论了这一问题。
为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伦敦警方2006年开始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名人电话事件,2007年该报记者古德曼和私人侦探马凯尔承认非法获取语音信箱的信息而锒铛入狱。由于外界对调查的彻底性提出质疑,英国警方今年1月重启调查,并一度逮捕了前首席记者瑟贝克、前助理编辑埃德蒙森和另一名雇员,3人现均被保释。伦敦警察局透露,《世界新闻报》窃听行为的受害者可能多达4000人。
《世界新闻报》及新闻集团为自己引起的公愤付出代价。按法新社说法,英国退伍军人协会和大批企业7日宣布抵制《世界新闻报》,使这家媒体受到致命一击。英国退伍军人协会说,协会对媒体关于《世界新闻报》雇人进入阵亡士兵家属语音信箱的报道感到震惊,决定撤销与这家媒体的伙伴关系。
另外,继旅游企业维京假日公司、福特汽车英国公司、哈利法克斯银行宣布暂停在《世界新闻报》投放广告后,连锁超市巨头塞恩斯伯里公司等多家企业宣布撤回原本打算在《世界新闻报》上刊登的广告。
默多克的儿子、新闻集团副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默多克7日宣布,《世界新闻报》将因一系列窃听丑闻停刊。他表示,如果对《世界新闻报》的最新指控是事实,那么它就是非常不人道的,这家报纸也就没有存在必要,而行为不端者必须承担相应后果。按他的说法,《世界新闻报》的英国王室报道记者克莱夫·古德曼2007年因窃听电话入狱,没有引起管理层足够重视,使报纸错失改进的机会。他承认,《世界新闻报》曾就窃听丑闻向英国议会和民众撒谎,“《世界新闻报》从事追究责任的报道,但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它身上,它没能承担责任。”
政府欲加强媒体监管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8日承诺加强对媒体监管,同时彻查警方和政府没有尽早查清英国一家报纸窃听电话丑闻的原因。卡梅伦认为,媒体的自我监管已经失效,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媒体和政府的新机构负责监督媒体遵守行业标准。
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当天早些时候说,在处理《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方面,英国媒体监督机构新闻投诉委员会“完全失败”。“新闻投诉委员会成立的初衷是成为一家监管机构,却沦为一只没牙的狮子狗,”米利班德说,“无论谁应该为丑闻负责,新闻投诉委员会无法重塑对自我监管的信任。”
卡梅伦坦言,对媒体卷入窃听丑闻,政界人士应该承担责任。按他的说法,媒体和政界之间的关系“过于默契”。“这起丑闻不仅仅关乎一家报纸的部分记者,”他说,“这甚至不仅仅关乎媒体,这同时关乎警方……政治运作方式以及政界人士。”“政党领导人迫切希望获得报纸的支持,所以我们对梳理这一问题的需要性视而不见。掌权者知道事情不对,但他们做得不够多、不够快。”
链接
小报·大报·老报
1843年10月1日,约翰·贝尔创办《世界新闻报》,侧重报道稀奇古怪的事情和刑事案件。每周发行量高达1.2万份。
1950年,《世界新闻报》成为当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报纸,创下周销售量44.1万份的纪录。
1969年,默多克成功收购《世界新闻报》,成为进入英国媒体市场的桥头堡。
1981年,默多克又成功收购《泰晤士报》和《泰晤士周日报》,成为英国报业一大巨头。然而此时,因为新闻报道内容低俗和劳资纠纷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不满新闻集团在英国报业“作威作福”。
1986年,许多不满者站出来举行示威游行,公开宣称默多克手下的报纸做的都是“坏新闻”,甚至扬言要把他赶出英国。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在法国出车祸去世。《世界新闻报》大篇幅报道此事,并试图挖出所有内幕。此后王室新闻逐渐成为《世界新闻报》的主角。
2006年,《世界新闻报》的报道手段开始惹上麻烦。该报记者克莱夫·古德曼被曝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
2011年4月,该报一举拿下英国报业大奖之年度最佳娱乐新闻记者、最佳新闻记者、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独家新闻四项大奖,一时风光无限。
《世界新闻报》目前发行量为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巅峰期的三分之一。然而,在英国人口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的情况下,《世界新闻报》每期280万份的销量仍超过《华尔街日报》。《世界新闻报》有168年历史,以名人新闻、丑闻、八卦消息等报道为卖点,揭秘报道也是这家“小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世界新闻报》在办报风格上属“小报”,但就发行量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报”,就办报历史来说是家实实在在的“老报”。
观察
默多克“割爱”是为收购天空电视台?
在8日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说,政府方面正在依照惯例审核新闻集团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的交易,不过,“鉴于最近几天的事态,审核可能要花一些时间”。
当天晚些时候,负责评估这笔收购的文化、奥林匹克、媒体与体育大臣杰里米·亨特确认这一说法。文化、奥林匹克、媒体与体育部说,评估交易时将把《世界新闻报》所涉丑闻考虑在内。
新闻集团眼下掌握天空电视台39%的股份,正在寻求收购其余61%。美联社估计,这笔交易总额为120亿英镑(约合190亿美元)。
卡梅伦政府原则上同意收购,尚未正式批准。反对党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说,鉴于《世界新闻报》的丑闻,民众可能难以相信政府能够确保这是一笔“公平的交易”。他说:“我强烈敦促政府担起责任,重新考虑处理天空电视台交易的方式。”
收购可能受阻的消息传出,天空电视台股价8日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7.6%,市值一日内“蒸发”超过10亿英镑(16亿美元)。
在不少媒体和分析师看来,默多克关停《世界新闻报》旨在避免遭到进一步批评,同时“拯救”收购天空电视台的交易。“默多克家族认定肢体已经坏死,他们必须切掉它以保全身体,”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研究院新闻学系主任约翰·劳埃德说。在他看来,关停《世界新闻报》是勇敢的举动,但不可避免。
不过,路透社援引分析师亚历克斯·德格罗特的话报道,《世界新闻报》停刊可能无助于确保英国监管部门批准新闻集团收购天空电视台。
《华盛顿邮报》认为,尽管没有证据显示默多克本人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知情,但事件引发民众愤怒,动摇他在英国媒体行业中的统治地位。
英国议会罕见谴责默多克,首相卡梅伦也出言批评自己的长期支持者。现年80岁的默多克一生中多次渡过难关,但这次窃听事件可能是他在事业上遭遇最严重的公关危机。
按《华盛顿邮报》的说法,《世界新闻报》最近几年仅少量盈利,收入在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内占据小部分,但对他而言,这份报纸具有特殊意义。一些媒体行业分析师认为,默多克可能推出《太阳报》周末版,以“回笼”因《世界新闻报》停刊而流失的读者和广告客户。
本报综合报道
延伸
窃听已成
英媒“惯例”
政府欲加强对媒体监管的消息传出,弗利特街的紧张情绪倍增。英国几家报社总部设在首都伦敦的弗利特街,这条街道因而成为英国新闻界的象征。美联社援引媒体观察人士和前任记者的观点报道,《世界新闻报》的做法在英国媒体圈内不算“首创”。公共关系专家马克斯·克利福德说:“这为弗利特街敲响警钟。许多记者多年来做类似事情。”尽管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自从古德曼2006年因电话窃听事件首次被捕以来,英国小报记者“收敛”许多,但这种现象时而发生。
前《世界新闻报》编辑保罗·麦克马伦表示:“电话窃听并非难事,很多人做过,而其他人也没理由不去做。”肖恩·霍尔曾在《世界新闻报》工作过十多年,最让他感觉厌恶的是,该报的高层非常鼓励员工们窃听电话、挖掘隐私。霍尔曾表示,《世界新闻报》内部有巨大的竞争压力,而电话窃听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提供经证实的消息。一旦某个记者通过电话窃听得到关于社会名流的消息,他就能带着这个消息联系该名人的公关,与之进行交易,换取同等价值的新闻。
保罗·麦克马伦透露:“电话窃听非常普遍,只要去买一个扫描仪,在监听目标的房子外面,等电话接通后就能窃听到电话内容。我记得有人这样抄录了查尔斯王储和卡米拉的谈话,戴安娜王妃与情人的电话也被窃听过,英国的电话窃听已有很长的历史。”当英国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开始采用数字技术后,扫描手机通话变得更加昂贵起来,因此记者们就开始窃听手机语音邮件了。
警方扮演
微妙角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卫报》是英国本土唯一一家对窃听丑闻进行了严肃报道的报纸。由于在英国国内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卫报》主编艾伦·拉斯布里杰给美国《纽约时报》总编比尔·凯勒发了一封电邮,鼓励凯勒和《纽约时报》关注、调查电话窃听丑闻。
2010年9月,在《卫报》揭露电话窃听丑闻一年多之后,《纽约时报》对此发表了长篇报道,其中提及了肖恩·霍尔透露库尔森鼓励电话窃听。一位匿名的伦敦警察厅警探在报道中宣称,由于伦敦警察厅内部一些人员与《世界新闻报》关系密切,警察厅有意地压制了对电话窃听的调查。
关于伦敦警方在《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中的表现,大致有以下两种解释。其一是认为伦敦警察厅对该事件的掩饰是出于积极目的,因为该报被曝出窃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时,伦敦警察厅正忙于2005年7月伦敦爆炸案发生后的反恐工作,刚开始警方只能对窃听事件进行有限的调查,后来才展开了深入调查。
第二种解释被英国大部分媒体和参与窃听案的律师们所接受,他们认为伦敦警察厅的行动背后有邪恶的动机。伦敦警察厅希望得到并保持《世界新闻报》的青睐,高层的警官也需要掩饰自己的丑闻。负责该案最初调查的安迪·海曼和2009年负责调查的约翰·耶茨,都有把柄捏在《世界新闻报》手中。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说,英国小报和警察部门已发展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小报需要新闻爆料,警方需要掩盖丑闻。离开警察岗位后,安迪·海曼当了专栏作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成了他的新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