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胡耀邦甥孙:舅爷当总书记时,亲戚没一个农转非

2011年07月11日 15: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耀邦甥孙:舅爷当总书记时,亲戚没一个农转非
左为曾维信,中为曾德盛,右为曾维信的儿子曾垂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驻广东记者 戴 军

  胡耀邦、叶挺、谷牧、曾生、袁庚……你是否能够想象,这些光耀中国的名字,会或多或少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深圳有关。你可能也没想到,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这些人物,对自己的亲人却要求甚严,而他们的亲人也从不以伟人之后自居,在凭自己的能力和实绩赢得人们尊重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了革命前辈不变的本色。

  这群人究竟与深圳有着怎样的渊源?他们对自己子女和亲人的成长又有着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胡耀邦甥孙曾维信:“舅爷当总书记时,亲戚没一个农转非。”

  □胡耀邦简介

  胡耀邦,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总书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1915年11月29日生,湖南浏阳县人(今浏阳市)。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

  在深圳梅岗路口有一个普通的书报亭,它的主人——湖南浏阳人曾维信已在深圳卖报17年。鲜为人知的是,曾维信的奶奶胡菊花,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的亲姐姐。

  曾维信和父亲曾德盛已于两年前返回湖南老家,报亭目前由他妹妹和妹夫代为打理。据了解,他回老家是想做点小项目,报刊亭是他在深圳的基业,他不会放弃。

  和邓小平一样,胡耀邦是中国绕不开的一个名字。而他的清廉,更是有口皆碑。“我舅爷是个倔老头!”按家乡习俗称,曾维信称胡耀邦为舅爷。他说,舅爷胡耀邦在家排行老九,是九个姐弟之中最小的一个,奶奶胡菊花是胡耀邦的三姐。

  1994年,27岁的曾维信南下深圳打工。头4年,都是批发报纸沿街叫卖,最开始经常去华强北那些人多热闹的地方,后来就到那些新开发的小区去,生意越来越好。凭着当卖报郎,曾维信于2000年底,买下了一套价值40余万元的住房。

  1999年国庆,曾维信去了北京,舅婆李昭热情接待了他。听说他在深圳卖报,李昭连声夸他自谋出路,自食其力,有出息。“从那以后,我隔一段时间就去北京看舅婆,去年还去参加了她88岁生日。”曾维信说。

  1980年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当天就给浏阳县打电话“约法三章”:其一,不开庆祝大会;其二,不得因此而在乡里大兴土木;其三,不许挂他的像。“我们没沾过他一点光。”曾维信说。

  1986年,曾维信的姐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到北京去找胡耀邦,想让舅爷安排个工作。恰逢给胡耀邦当了14年贴身警卫的某同志的女儿也来找胡耀邦,要请老领导帮忙给找份事做。胡耀邦和蔼地对警卫员之女说,北京大批知青返城找不到工作,其中有的还是大学生,找工作确实很困难。然后他拍着曾维信姐姐的手对警卫员女儿说,你看她是我亲外甥的女儿,也是来找工作的,但我不能够用我的特权,她在这里玩几天,过些日子我还送她回湖南老家。年轻人应该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胡耀邦还请那女孩向她爸爸问好,请她爸有空来北京玩玩,感受首都的变化,工作其实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舅爷那么一说,我姐姐也不好意思开口要工作了。”曾维信苦笑着说,“从我姐姐以后,我们这些亲戚家人再没对他抱过任何幻想,舅爷当总书记那些年,亲戚朋友没办过一个农转非。”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长子曾世平:

  “父亲常告诫我们,不要搞特殊化。”

  □曾生简介

  曾生,广东深圳坪山人。1910年出生于澳洲,学生时代即投身革命。曾生33岁任东江纵队司令员,37岁任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后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交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并当选为第四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顾委委员。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曾生,这位坪山的普通子弟,在时代的召唤下,从爱国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创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参加豫东、济南、淮海、广东解放战争的革命军人。鲜有报道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更为中国建立南海舰队、保家卫国立下汗马功劳。

  曾生将军有三男五女八个孩子,曾世平排行第二,是长子。曾世平说,父亲一直保持着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他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期间,几年工夫,广州的经济状况便有了明显好转。为解决香港居民用水紧张问题,他领导建设了深圳水库供水工程。

  在交通部任职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期间,曾生坚决支持袁庚筹建蛇口工业区。不到3年时间,有300多家“三资”企业在此开业办厂,使“蛇口模式”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1993年,83岁高龄的曾生还亲自为龙华大浪工业村奠基。不久,富士康等企业进驻该工业村。

  曾世平说:“父亲不让我们坐他的车。他经常告诫子女,不要搞特殊化,要融入老百姓中。因此,我们兄弟姐妹都很低调。父亲的教诲,我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1965年,曾世平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毕业后,分配到海军装备部下属的研究室工作,后又分配到大连造船厂军事代表室。在这里,他参与验收了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多艘火炮快艇及登陆舰。1978年,曾世平光荣入党。

  1990年,53岁的曾世平离休回到深圳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筹建东江纵队纪念馆。目前,曾世平任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

  据介绍,东江纵队纪念馆是由曾世平和一些东纵老同志一起努力,历时3年筹备和建设,于2000年竣工落成的。工程总造价人民币6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是曾世平和一些老同志想方设法筹集来的。“我和一些老同志不遗余力筹备和建设东江纵队纪念馆,是想让后代永远记住东江纵队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这段历史!也想让东纵纪念馆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远教育和激励后人。”曾世平说。

  叶挺四子叶华明:“父亲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

  □叶挺简介

  叶挺,1896年生,广东惠阳周田村客家人。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成为北伐名将,所率领的叶挺独立团有“铁军”之称。先后参与指挥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扣押长达5年,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囚歌》。1946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在前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女。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南粤烽火、北伐凯歌中,有一个难忘的身影,他就是铁军的军魂——叶挺。叶华明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从1942年底到1945年9月,我和二哥、妹妹在湖北恩施陪伴被软禁的父亲。这是我与父亲一起生活最长的一段日子。”叶华明说,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蒋介石下令将叶挺转往重庆。叶挺在到达重庆的当晚当机立断,利用特务的疏忽,安排3个孩子秘密逃走。叶华明在夜色中与父亲分手,没想却成为生死之别,那年他只有11岁。

  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妻子和一对儿女赶到重庆迎接,并陪伴他过了一个月,直至在飞机失事中遇难。“父亲一辈子在沙场和牢狱中度过,难享天伦之乐,遇难前的一个月,是他一生中难得的最为平稳、安宁的一个月。”

  叶挺曾两次入党。1924年,叶挺在苏联学习期间第一次加入共产党,虽然中间脱离组织、任新四军军长时也饱受委屈甚至被迫辞职出走,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他多次请求恢复党员身份,但中共中央为了国共合作的大局没有同意。1946年3月,叶挺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入党。毛泽东亲自批复同意,并在电文中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

  叶华明1984年参与创建深圳先科公司,并大胆提出了发展光盘产业的想法。短短几年里,先科成长为深圳一块响当当的科技品牌,1990年8月,第一张中国节目的CD——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诞生;1991年3日,第一张中国LD视盘《红楼梦》也在先科面世。

  生产出中国第一张LD视盘和激光唱片的先科公司,无疑是他此生值得骄傲的成就。

  自1999年退休后,叶华明有了更多时间研读关于父亲的史料,也可以潜心整理和思考先科公司的发展历程。他主持编写了《先科的故事》,回顾了先科的辉煌与波折,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遗憾和对国企改革的思考。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未来,他仍寄予殷切的希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