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对于众多的“老上海”来说,是一个美好的记忆。在上个世纪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它陪伴着几代上海人的成长,特别是在“文革”结束后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家书店更是成为一代青年学子从荒芜中走出后得以汲取知识营养的精神家园,它也因此戴上了“远东第一书店”的桂冠。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家书店渐渐走向衰退,勉强支撑到了2008年3月31日,终于不得不闭门谢客,这给上海的读书人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如今,这个遗憾似乎得到了弥补。7月10日,新华书店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经过协商,在市百一店的六楼,重新挂出了“新华书店”的牌子,据说开业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顾客。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合作双方都表示很满意。
如果这家新开业的书店一直能够保持如此热闹的气象,自然值得额手称庆。但是,看一看目前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我不禁为其前景担忧。三年前,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歇业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实体书店图书销售的下降,无疑是其最主要的原因。这并非特例,不断有知名书店被迫关门的消息传来。有人将其归结为人们不再喜爱阅读,并因此忧心忡忡,呼吁保卫书店。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宽广一点,就会发现这种分析有失偏颇。阅读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只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书本不再是唯一的载体,网络、电子书等,让阅读的方式多样化。并且,随着网上交易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更方便、更经济的网上购书。实体书店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费用高昂的经营场地,在南京路这块“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其房租成本是赚取薄利的实体书店不能承受的。现在新华书店和市百一店的合作,更多的是以市百一店的让利为代价,因此很难长久。
南京路上的书店,曾经是上海这条最繁华的马路文化品位的象征。不过,那时南京路上的商店布局,完全是由政府一手安排,要求的是门类齐全,一些被贴上某种特殊标签的商店,尽管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也非得开在南京路上。不讲求经济效益的年代,它们能够依托政府的行政保护安然生存,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不转型,就只能被无情淘汰。这么多年来,已经有多家所谓的“百年老店”迁出了南京路,这是商业社会的一种正常情形。何以实体书店一定要以高调的理由,要求政府让利,要求别的企业让利,顽强地留在南京路上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形态也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任何商业形态都只有适应这种变革才能生存。在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销售中,图书是最为合适的网销商品之一,同时,电子书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图书载体产生了颠覆。新华书店必须正视这种挑战,积极开拓适应当今读书人需求的销售模式和新型阅读工具,才能拓展生存空间。既然网上书店已经对实体书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那么,新华书店何不顺势而为,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