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中文版昨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全球首演礼
国产音乐剧掀开“描红”一页
昨晚,由亚洲联创出品的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全球首演礼。这一欧美音乐剧中文版的“试水”之作问世后,意味着中国音乐剧市场开始从引进西方原版音乐剧阶段进入到经典音乐剧制作的“描红”阶段。在完成音乐剧的引进、“描红”阶段后,中国音乐剧离最终实现剧目原创和版权输出跨近了一大步。
尽管该剧已在上海大剧院演了3场,但《妈妈咪呀!》全球制作人朱迪·克蕾默认为昨晚这一场,才是真正的首演:“这是国际上音乐剧制作的惯例,你不能指望一部制作复杂的音乐剧,一开演,各部门就能完成调试,这需要至少3场演出来完成磨合。事实上,今晚这一场演出,比前面3场都要精彩。”
中文版:戏保人
音乐剧《妈妈咪呀!》从诞生伊始,就一直是娱乐界的宠儿。1999年,《妈妈咪呀!》在伦敦首演,因为参加的明星过多,而导致当地交通瘫痪;2年后,《妈妈咪呀!》进入纽约百老汇,又吸引大批明星前去捧场。这部在全球创造了20亿美元票房的经典音乐剧,已经拥有了13个不同语言的版本。
《妈妈咪呀!》以其源自ABBA乐队的美妙音乐,和与原创音乐水乳交融的人性化独创故事,引发了全球300多座城市4500万观众的共鸣。亚洲联创公司董事长滕俊杰告诉记者:“当年,原版《妈妈咪呀!》在中国巡演时,观众非常接受,很多观众都从中看到自己,体会到亲情、友情和爱情。因此,亚洲联创成立后,我们将此剧作为公司引进排演的第一部音乐剧。”
一部经典音乐剧的本土化,最难跨过的就是歌词这道坎。原版《妈妈咪呀!》中22首ABBA金曲,能否在中文的浸润下再度魅力四射?在中文版演出现场,观众发现,ABBA乐队原曲中富有节奏感的 “money,money,money”、“Dancing Queen”等,都保留了英文原词,而被译成中文的词句,也较好地与ABBA音乐里流动的欢乐和自由相融合。台词上,则结合了中国当下的时尚流行语和上海方言,使语言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如“伤不起”、“你懂的”等流行语,一下拉近了音乐剧与年轻人的距离;饰演谭雅的沈小岑经常冒出“侬搞啥脚劲”、“真倒霉”等一两句地道的上海话,调节剧场气氛。
说到底,音乐剧《妈妈咪呀!》是一部“戏保人”的经典作品,尤其是ABBA乐队的音乐,穿透时空,直指人心。当剧中的母亲唐娜深情歌唱,为女儿苏菲穿上婚纱、梳理秀发时,台下很多观众不禁泪湿眼眶。当唐娜对旧情人山姆深情悲诉时,观众又被音乐中流淌出的浓烈情感所打动。演出结束后,演员还返场表演,妈妈们穿上复古服装,变身“舞蹈皇后”,大跳热舞;3个爸爸也身着喇叭裤、高跟鞋,与群舞演员一起载歌载舞,受到剧场气氛感染的观众纷纷起身,和着节奏强劲的音乐,拍手、尖叫……
如何才能“人保戏”
中国音乐剧演员能胜任《妈妈咪呀!》的演出吗?《妈妈咪呀!》中文版问世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中文版的34位演员,昨晚以可圈可点的表演,给出了一份让大多数观众满意的答卷。
当初,剧组在北京、上海、广州招聘演员时,一度遭遇招不到合适演员的尴尬。就在招聘结束前两天,剧中苏菲一角依旧空缺。就在这时,张芳瑜从台湾赶来,适时地出现在招聘现场,才让导演保罗眼睛一亮:“这就是苏菲,这就是苏菲!”演员进入封闭式训练后,又有三四位演员或舞蹈时跟不上节奏或者唱歌缺少激情或者不入戏而相继被“劝退”。结果,有的“超级替补”一人要学7种舞步,以便准备随时顶替他人上场。排练时,外方导演拒绝外人在场,50天后,中国演员脱胎换骨,成了胜任《妈妈咪呀!》的演员。作家陈村看了演出后说:“我听到小孩子在哈哈笑,他们都能看下去,说明这戏不沉闷、还有趣。”作家六六夸赞道:“沈小岑在台上很放松,如入无人之境。”不过,剧中苏菲的男友斯凯,身形略显不足,让人稍感缺憾。记得原版《妈妈咪呀!》来沪演出时,斯凯一脱下衣服,秀出一身腱子肉时,底下女观众顿时尖叫成一片,这样的场面,在中文版中当然没有出现。
据悉,《妈妈咪呀!》之后,明年,音乐剧《猫》的中文版也将问世。滕俊杰透露:“我们已与音乐剧《剧院魅影》、《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等音乐剧的版权方谈妥了初步引进协议,同时,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也在同步进行中。”然而,演员依旧是制约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上海音乐学院金复载教授透露,这些年,国内由于缺少音乐剧制作机构,因此,大量艺术院校音乐剧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遭流散。如今,中国开始大兴音乐剧产业时,还能聚集起足够多的优秀演员吗?中国的音乐剧产业,能否迎来“人保戏”的那一天?
本报首席记者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