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大辛庄遗址:山东省内最大的商代文化遗址(图)

2011年07月12日 14:21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辛庄遗址:山东省内最大的商代文化遗址(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刘江波

  大辛庄,因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在山东省内最大的商代文化遗址闻名于世,而更让大辛庄人倍感自豪的是,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在一年内两次亲临大辛庄视察。在这个古代遗址、伟人足迹和现代文明交织的地方,大辛庄也散发出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一直在场,从未爽约

  大辛庄遗址最早为世人所知,时间应该回溯到1935年,一位中文名字叫做林仰山(F.S.Drake)的英国人有幸和大辛庄遗址结缘。

  作为当时齐鲁大学的一名外籍学者,林仰山出生并生活在山东,直到上小学后才回到英国,待学成之后再次回到山东,并在齐鲁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在这段时间中,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情有独钟的他,不止一次地沿着胶济沿线作考古调查。对于大辛庄遗址的考古成果林仰山曾发表过两次专门报告,这些论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属专业水准,并且他认为大辛庄遗址是和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文化处在同一个阶段,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对于林仰山的发现,当时国内学者很快有了反馈,并将他的论述翻译成中文。但由于抗战爆发,对于大辛庄遗址的关注逐渐停滞。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又对遗址进行了数次科学、系列的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堪称奇迹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10年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方辉说,大辛庄遗址的发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随着了解的深入,遗址的地位才逐渐地得到肯定。之所以能够入选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与之前的几次发掘成果密不可分。

  对于大辛庄遗址而言,甲骨文的发现绝对是一个奇迹。

  大辛庄作为在商代都城以外唯一一处出土甲骨文的遗址,意义非凡。以往一般认为,在商代,只有王室成员和都城的高等贵族才有使用文字的权利。大辛庄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文字可能在地方的高层贵族同样允许使用,但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辛庄遗址的等级相当高。

  大辛庄出土的甲骨经过拼合之后,总共有4片,其中一片最大的,有34个字,几乎是一个龟腹甲的2/3。记载内容是卜辞,即为占卜留下的一个记录,并且提到了三种不同的祭祀方式。

  方辉说,从中可看出当地贵族的祭祀对象并非商王的祖先,而是对自己祖先的一个祭祀。

  “这种情况在商代殷墟也发现过,有专家认为这是‘非王卜辞’,或者叫‘子卜辞’,我们认为这应该就是商代贵族祭祀的一个遗留。大辛庄卜辞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意义和商王朝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说明当地的贵族也有他们自己的祭祀方式。此外,在字形和字体没有很大的区别,和殷墟是一个系统,说明这还是商文化的一部分。”方辉说。

  这里曾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统治中心

  除甲骨文外,大型建筑和高规格贵族墓葬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这里曾经作为商王朝统治东方的中心,这也成为大辛庄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砝码。 

  在2010年发掘中发现的大型建筑面积约为254平方米,这是在山东境内已知的商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建筑基址,同时也是大辛庄遗址首次发现大型建筑遗存。建筑带有回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柱础石,年代约为商代后期偏早阶段。这样相对宏伟的建筑在商代来说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居住的。

  此外,考古发现的墓葬以及墓葬中见到的高规格的青铜礼器、玉器、乐器、兵器等,出土器物规格之高,组合之齐全,在全国其他诸多遗址的发掘中也属罕见。比如,从139号墓中出土了14件青铜器,而且青铜器的规格很高,就是放在当时的都城也很难见到。其中一件铜鼎,直径为40厘米,通高60厘米,堪与郑州商城出土同期大鼎相媲美,应为当时的重器;一件铜钺,形体硕大,器身厚重,从尺寸上来看,应该属于商代前期的第二大钺,反映了墓主人较高的身份等级。

  “像这样的大墓葬,以及周围同等规格的墓,代表了什么?大辛庄遗址应该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扩张过程中到达山东后的第一站。”方辉表示,带有回廊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铜器铭文上所展现的更为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连同2003年该遗址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等,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时至今日,大辛庄遗址已被列入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的规划。由山东大学同西北大学一起进行的大辛庄“遗址文化公园”相关规划,已经山东省政府同意,正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

  大辛庄,文明在这里传承

  “这里是十大考古发现,我们都知道这事,”已经年逾70岁的大辛庄村民王玉宝见证了2003年和2010年的两次发掘,“这里应该就是3000多年前,老济南人生活的地方。”

  顺着老王的指引,我找到了大辛庄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的石碑。沿着石碑有条延伸南去的小路,地势由东南斜向西北,这里被称做蝎子沟。遗址之上,坟茔遍布,周围生长着茂盛的庄稼和应时的蔬菜,大辛庄人几千年来的农业种植在这里延续,但大辛庄本身正在发生着变化。

  在老王的心中,始终有着一份作为大辛庄人的骄傲,而这种幸福感来自两份可遇而不可求的荣誉。除去大辛庄遗址成功跻身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外,大辛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两次亲临大辛庄视察,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往事。

  当年毛泽东主席到大辛庄视察完农田后,曾来到田边柳树下与群众亲切交谈。当地群众为了纪念毛主席,便把这棵柳树命名为“幸福柳”。

  如今的幸福柳,枝繁叶茂,它见证了52年前的“幸福时刻”,同时也见证了52年来的乡村巨变。大辛庄如同一座时间桥梁,连接起了现代社会与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缕缕时间丝线,在历史演进和沧桑变幻中,文明也将在这里继续传承下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