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吴为山:第三代雕塑家注重表现英雄人物平民化

2011年07月13日 14: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光辉的历程”名家雕塑邀请展现场。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本报记者 屈 菡 实习生 李 颖

  中国近现代雕塑史发端于19世纪末,一开始便交织着殖民压迫的屈辱与民族自强的激愤。正因为如此,中国雕塑家的成长之路从起初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与艰苦卓越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也反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苦难与辉煌。

  6月30日,“光辉的历程”名家雕塑邀请展在北京开幕,这正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雕塑界盛会,荟萃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68位著名雕塑家,100件雕塑作品,从第一代雕塑家刘开渠、滑田友,到第二代钱绍武、潘鹤,再到当代中年雕塑家,创作时间跨度70年。展品中有举世闻名的名作原稿,也有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手稿、模型。

  展览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他深情地说,近百年来,中国几代优秀的雕塑家为反帝反封建,为新中国建设创作了感人的艺术作品,他们以民族情感,以艺术家的良知,塑就了一尊尊时代丰碑。这是全国雕塑家向党的生日献上的最真诚的礼物。

  西方写实主义传入中国

  吴为山回顾了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雕塑艺术的新发展。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刘开渠、李金发、滑田友、王静远、江小鹣、曾竹韶等第一代中国雕塑家开始到西方国家学习。这批雕塑家以留学法国为主,他们把法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写实手法跟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一些创作手法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朴素、庄重、写实,并富有装饰意味的雕塑风格。

  此次展览所呈现的《轰炸》便是滑田友在留学法国期间完成的雕塑作品,刻画了一位母亲一手抱幼儿,一手拉着几岁大的孩子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瞬间。1937年,当时滑田友听到上海闸北被炸、南京沦陷、人民被屠杀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悲愤、痛苦、焦虑和担忧,开始构思创作《轰炸》。1939年,他完成作品的立体构图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德国入侵巴黎,滑田友将立体构图稿藏在地下室的煤堆中,才躲过一劫,直到1946年,他才最终完成这件倾注着对祖国和人民全部情感的作品。

  “这是中国雕塑史上很重要的一段历程,雕塑家把自己的艺术跟民族的解放、反帝反封建斗争融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同整个民族的命运绑在一起。” 吴教授还举例说,江小鹣创作的《孙中山》,刘开渠创作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都体现了雕塑家当时忧国忧民的心境。王朝闻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雕塑家,虽然他没有出国留学,但他的《民兵》、《刘胡兰》以及《毛主席像》等至今都是经典。

  吴为山说,把西方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手法融到当时表现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作品之中,这是第一代雕塑家伟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家们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运用到了纪念碑的创作中。而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纪念碑的雕塑形式。

  吸收前苏联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新中国成立后,雕塑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批雕塑家赴前苏联留学,这批艺术家借鉴了前苏联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的雕塑创作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有钱绍武、王克庆、曹春生等人。还有一些艺术家虽然没有到前苏联留学,但参加了前苏联专家在中国开办的培训班,如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雕塑研究生班,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如,程允贤的领袖肖像雕刻、潘鹤的《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碑》以及盛杨所创作的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毛主席雕像。

  吴为山教授认为,第二代雕塑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前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创作特点。作品主题明确,多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以红色经典为主。造型特征明晰,标志性很强,像表现领袖、工农兵的作品,人物动作通常为“挥手式”“弓箭步式”,如南京长江大桥组雕和沈阳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现定名《胜利向前》)都是这种“定式”。还有则以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塑造代表性的英雄、领袖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另外,作品主要为表现时代特性、题材的特征,艺术家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在作品中相应地减弱。这一时期很多雕塑作品都是集体创作的,像《人民英雄纪念碑》、《雨花台历史纪念碑》。

  “难能可贵的是,第二代雕塑家经历了‘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艺术创作,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仍能在创作中表现出巨大的活力、热情和创新性。”吴为山举例说,钱绍武所创作的《李大钊》,与苏联式的雕塑手法不同,作品不再是故事情节式地表现人物,而是仅把一个头像放大成为一个纪念碑式的雕塑,其中就吸收了中国古代佛教雕塑的一些造型手法。熊秉明也属于第二代的雕塑家,他一直在法国,其雕塑作品以鲁迅及其笔下的文学人物为主要题材。第二代的雕塑家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如叶毓山的《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已经具有了强烈的设计和构成意识,为中国雕塑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雕塑作品突出形式语言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也给中国雕塑艺术注入了活力。吴为山介绍,第三代雕塑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入大学的现代雕塑界的主要力量,还有一部分为“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是从中国雕塑院校走出的一代雕塑家。

  与前辈相比,吴为山认为,这一代雕塑家的创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第三代雕塑家开始注重表现英雄人物的个性、内在的精神,甚至还会突出平民化。此次所展出的隋建国、展望的《走向胜利》就以平实的手法,寓伟大于平凡中塑造了五大书记,使从“神坛”上走下的领导人更为真切感人。李象群所雕塑的《布衣邓小平》更是以常人形象出现,身着短袖衫、布军裤,脚穿圆口布鞋,目光中的坚定和自信又显示出伟人的气质。

  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第三代雕塑家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式,也不再是“文革”时期的高、大、全,而是更多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对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认识。表现形式上,不再是写实的再现手法,而是往往必须有强烈的形式语言。现场展出的吴为山作品《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中,整个雕塑按照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舞动起来,姿态动感、服装飞扬,造型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塑造出了聂耳的忧患意识。

  吴为山认为,第三代雕塑家开始从历史的高度、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和平问题、战争问题,所以作品常带有哲学反思性、悲剧意识。可以说,这批雕塑家继承了写实主义手法,但更多地吸收了西方艺术中的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到雕塑作品中去,将写实、写意、抽象等手法融合在一起。

  “我们怀着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仰,日以继夜地筹备展览,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体会到老一辈雕塑家对党和人民的真诚热爱以及潜心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 吴为山说:“为了展出王朝闻先生的原作,我与其夫人解驭珍女士约好到家中沟通,那天碰上北京百年一遇的大雨,到达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本已休息的老人又起身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当即就把家中的《刘胡兰》和《民兵》两件作品交付于我,当时真的很感动。”这次展览也得到了雕塑界的广泛支持,展品中有28件刘开渠先生的雕塑原作,其中《毛泽东》胸像、《马克思、恩格斯》浮雕等创作原稿堪称珍宝,也有滑田友先生10件雕塑原作。

  从广州到哈尔滨,从上海到兰州,这100件作品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很多作品空运到了北京,有些艺术家还亲自驾车把作品送到展览现场。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作品的简单汇聚,更是几代雕塑家筋脉相承的渐进,是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真情歌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