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是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作家评论家回忆孙犁先生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孙犁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部分作家评论家深切回忆了孙犁先生,他们中有的见过孙犁先生且有过交往,有的则只读过孙犁的书,但他们对孙犁的评价,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孙犁先生的为人和为文,对今天的作家是有启示作用的,说孙犁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也不为过。
老作家从维熙对记者说,孙犁先生的作品我全都读过。解放初期中国的名作家很多,但能够让我如醉如痴的也只有孙犁。孙犁是我启蒙、成长时的宗师,那时我写的小说,几乎全部发表在孙犁先生主编的《文艺周刊》上。后来这些小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我一共拿了7800元稿费。当年刘绍棠花2400元就在中南海旁边买了一个三合院,您说7800元的含金量有多大!上世纪50年代末,我沦落到社会最底层,每个月只有一二十元工资,家里还有老小,就是那7000多元救了我们一家。因此,除了工作上的,孙犁先生对我的生活也有恩泽。当初如果没有《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从维熙,所以我对孙犁先生一直怀着敬畏之情。孙犁先生的作品不仅影响我这样的一代人,更年轻的作家中,莫言就曾经跟我谈起,他刚写小说时,孙犁曾给他写过一篇评论,要知道孙犁根本就不认识他。正是孙犁的这篇评论,让他走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也走上了文学之路,所以莫言非常感激孙犁先生对他无私的扶植。孙犁先生已经走了九年,现在回头看,中国作家中还有没有像孙犁先生这样纯粹的文学家、编辑家?那天我一边敲电脑,一边把中国作家排了个队,把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能想起来的作家名字敲进去。经过历史和时间严酷的筛选,到现在能寻出从人格到道义,从文学到生活都十分完美的作家,除了孙犁,也就是沈从文了。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如果我们真正明白、懂得中国文字之美或者说能够感觉到生活中的美,我觉得对我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从孙犁先生那儿开始。现在我们再重新回过头看,孙犁先生是一个很淡定的作家,很低调,一辈子都是这样。像这样的作家,在我们现今这个时代难以再有了,就是说在他们的生命中,曾经历过历史的大风雨,但同时又能够做到淡定沉静。我觉得这样的生命大境界是我们现在很难企及的。当然大家都经历了同样的历史,同样的生活,但不同的作家恐怕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我在2002年、2003年重读孙犁先生的《铁木前传》,它大概发表于1956年,现在读起这本薄书依然会被震撼。我们知道同时期很多作品名气比《铁木前传》大,但现在拿起来再读,可能已经不会有什么感觉了,或者仅仅是有史料价值。这个秘密究竟在哪里?《铁木前传》也是写历史大变化。但是在历史的大变化中,孙犁真正关切到的是人的性格和真正的人情之微妙、人情之美。在历史的大风大浪里,别的人看到的可能也是大风大浪,只有孙犁先生抓住了那些别人认为根本就不重要的东西,根本不在意的东西,根本没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孙犁的写作至今仍对现在的作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还能否像孙犁先生那样对待世界,对待自己?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作家、编辑家阎纲则说,孙犁的前半生,在人性恶中发现了人性美,后半生则发现了人中有兽,人性有恶,还有内斗的残酷、丑恶甚至罪恶。孙犁是个最尊重别人,尊重人性,最看重性格,最漫不经心却直逼人心,最老辣、最朴素、最平民化、最不图虚名的大作家。是经过残酷的战争洗礼和更残酷的炼狱洗礼而成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以真文学独步文坛的第一人。尽管在有的历史时期,主流批评曾对孙犁不屑一顾,但学孙犁者却大有人在,学孙犁的荷花神韵,学孙犁的真和爱,也学孙犁的怒和恨,特别是学孙犁诗化的语言,可不少人学着学着就走了样,正如贾平凹所说,孙犁是最容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佛是修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孙犁除了自身的修养以外,身上还有鲁迅的风骨。我现在常常问自己,人欲横流,中国如今还需要孙犁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记者周凡恺 (本报北京专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