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不要糟践“脊梁”,留点值得尊重的东西

2011年07月19日 13: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因为名人倪萍获得了“共和国脊梁”奖,又因为另一个名人李承鹏对此表示质疑,2011年,一个词语“脊梁”注定会成为热词。

  和许多公共事件一样,“脊梁”事件在网络的推动下,日益迈入深水区。向来潜伏于深水区、多年来活得非常滋润的人一个个接连被拉出了水面。原来,还有一个专门生产销售“脊梁”或相似物品的公司;原来,除了声称不收费的“共和国脊梁”,还有叫价9800元的“中华脊梁”,而两大“脊梁”的主办方都有中国经济报刊协会,操盘人员高度关联,推介活动的介绍文字一字不改,奖项设置也高度雷同。都预定7月初主办,最终,“中华脊梁”没了动静,“共和国脊梁”成功颁奖,它们到底是外形相似的双胞胎,还是换了名字的同一个人?

  事件发展到这里,倪萍配不配“共和国脊梁”的称号、如何评价倪萍个人已经完全退居为次要而无关痛痒的问题,重要的是,正因为名人效应,有了倪萍此次引爆的争论,我们才可能如此深地接近一个原本众所皆知的骗局。

  “时代新闻人物”、“影响力人物”、“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十大品牌女性”、“十大先锋人物”……即使是在本次事件之前,任何一个心智正常者估计都很难对类似奖项保持一份敬意。可就是这样低智商的骗局,却并不缺乏心甘情愿甚至兴高采烈的入局者。因为设局者与入局者不过演了一个皆大欢喜的游戏,不存在“谁比谁傻”的问题,当局外的人们对此冷嘲热讽时,玩游戏者也许正大把数钱呢。

  中国人有正名定分的传统,圣人早就说过:“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如果声名和荣誉可以打包发卖,制造、销售荣誉居然成为一条可观的产业链,那么可能标志着这个社会已经失去底线。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那些原本应该闪闪发光的荣誉变得贻笑大方?谁在培育鼓励“作戏”的环境?当然必须致力于对“扯大旗作虎皮者”打假,但也必须反思骗子手里为什么会有“大旗”。“脊梁”的操办方曾经对媒体辩解,“中华脊梁”的评选他们并没有盖章,其言外之意似乎是只要有了他们盖章的程序,“中华脊梁”就名副其实了一样,坦率地说,这是对“脊梁”一词的侮辱。真正的脊梁生长在民众的口碑里,不可能由任何机构圈定。

  在一个流行“作戏”的时代,没有丝毫崇高概念的人弄出怎样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值得奇怪,这也许正是制造、销售荣誉的骗局能够持续繁荣的原因,但这一次很不幸他们搬出了“脊梁”。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中国人是有脊梁的,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

  只要土壤和环境不变,骗局看样子一时半会不会收场,但千万拜托给我们留下一点值得尊重的东西吧,至少中国人还需要“脊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