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外国艺术家喜欢北京哪一点

2011年07月21日 16: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翟 华

  前些日子,《澳大利亚人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北京在呼唤”的报道,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家开始迁徙到北京。60岁的澳大利亚籍印尼华裔艺术家劳伦斯说:“我做了28年的艺术家兼学者,现在想去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情的地方。我不愿受桎梏,想去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北京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外国艺术家为何觉得北京是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不少人从北京的文化、艺术氛围及国际化程度等角度解释这种现象,但笔者以为,除了以上原因,外国艺术家之所以选择北京,或许还出于过滤社会信息的考虑。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说,常住他国的英国人不会“耳鸣”。作者是一位英国人,住在巴黎已经9年。按说一个英国人住在巴黎会很别扭,但是这位英国人和那位澳籍印尼华裔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他说:“在巴黎,我的头脑是自由的。”这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其实也很好解释。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如果生活在英国,他就被包围在了英国的“信息泡沫”之中——他知道谁是交通大臣,谁是明星,他们有些什么丑闻。坐机场巴士时,司机的收音机大声播放着有关贝克汉姆夫妇的花边新闻,耳朵里持续响着可怕的铃音,就像耳鸣一样,挥之不去。

  就这样,一个英国人来到了巴黎。尽管法国也有法国人的“信息泡沫”,但这个英国人并不知道一位法国名人居住在某个特定地段或曾经上过某个学校,或者哪个法国政客说了什么、意味着什么,他不必关心这些,而可以专心地面对自己所想从事的工作。这正如英国作家皮科·耶尔在《全球灵魂》一书中所描述的,不会说日语的他住在日本偏远乡村后,不但没有感到不便,却感觉到了“解放”——“身处我不能理解的语言环境当中,电视音量再大,我也能睡着,而且从来不会被窗外有关戴安娜之死的闲谈所干扰。”

  同理,一个澳大利亚籍印尼华裔艺术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熟悉红歌的曲调、听不懂各种网络流行语、不知道啥叫“五道杠”、不明白“国情”,微博上的信息泡沫再大,与他一个外国艺术家何干?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艺术创作,这就足够了。所以,他才说“我不愿受桎梏,想去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北京正是这么一个地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