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晃动的默多克大厦

2011年07月21日 16: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默多克及其儿子詹姆斯·默多克7月19日出席了英国议会听证会。会上,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从背后袭击默多克,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其妻邓文迪奋勇护夫,得到西方媒体的夸赞。

  凡 歌

  默多克道歉了。7月15日,默多克就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首次发表道歉信,该信于次日刊登在英国所有全国性报纸上。然而,这番道歉并未起到太大作用,世界多国媒体仍在奋力“群殴”这位令他们咬牙切齿却曾经惹不起的大人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尽管《世界新闻报》在有关报道中屡屡被称为“百年八卦小报”,但正是这份“小报”撑起了默多克在英国的事业。1968年,默多克第一次海外扩张,买下这家英国老牌报纸,逼退了该报在任多年的老董事长。在默多克的指挥下,《世界新闻报》花2万英镑从一名妓女那里买到了她与麦克米伦内阁一名部长鬼混的细枝末节,这桩丑闻最终迫使麦克米伦政府下台。当时,公众对这种以炒作丑闻招徕读者的办报风格表示谴责,默多克不以为然,他说:“人们可以尽可能对我嗤之以鼻,但我的报纸多卖了15万份,有了这个,我别的什么也不在乎。”如此看来,这次爆出的窃听丑闻不过是当年故事的翻版而已。要知道,连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鉴第101页都赫然写着:默多克惯用而高度成功的做法是,以软性色情新闻与体育新闻代替硬新闻。这足以反映出默多克的名声。

  默多克还能走多远?这无疑是多国媒体在攻击默多克的同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不仅仅针对默多克的80岁高龄和他所领导的媒体帝国,也针对他一直以来倡导的“八卦”新闻价值,还针对他所代表着的传媒消费主义的发展走向。不过,这将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事件还在发酵,估计全球最棒的小说作家也不知道默多克最后的结局,只能且看且品。

  不少媒体联想到“水门事件”中尼克松的遭遇,认为默多克帝国极有可能走向穷途末路。美国《时代》周刊以“现在是默多克王朝倒闭的开始吗?”为题评论说,“曾经一手遮天的默多克帝国,在一连串丑闻内幕被翻出后,它的未来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可预测。”《纽约时报》同样在标题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默多克帝国会破产吗?”从默多克掌控下翻身的英国媒体更是群情激奋,发出“放逐”默多克的号召,建议在各个领域建立更严格的审查和问责制度,因为“英国民众需要一个坚定且智慧的新闻界”……墙倒众人推,从舆论环境来看,被压抑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反默多克言论一股脑儿爆发出来,默多克利用旗下媒体为自己塑造的“传媒大亨”“媒体伟人”形象已全面坍塌。同时,借着窃听丑闻的劲儿,西方人开始反思他们敢怒不敢言的默多克时代下的畸形媒体文化,长期以来霸占多国报纸的丑闻类头条、八卦新闻风头骤减。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太阳报》在内的默多克集团旗下的多家报纸近半个世纪都以“丑闻头条”为办报思路,其旗下的《纽约邮报》、福克斯新闻台也以“八卦”和“哗众取宠”的炒作著称,这些媒体的出路跟默多克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此外,默多克不只是一位传媒人,他也是一个庞大家族企业的主人。这意味着默多克即便因为此次风波退出江湖,其家族子弟仍会继续执掌这个庞大的集团。问题在于,从历史经验来看,家族企业的后代能够守业就不错了,能够达到第一代创业者所具有的那种成就基本是很困难的。默多克子女众多,而且子女之间因为这次危机,内讧也相当严重,这是极其危险的。此外,令人感到大厦将倾的还有默多克股票的迅猛跌势——短短一周内,其集团股票的价格下降了13%,资产大幅缩水。如果默多克不能在此刻力挽狂澜,那么商业危机的到来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