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工艺大师何福礼破译故宫竹编“密码”

2011年07月22日 08: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5年春,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任博物院科技部副主任的曹静楼目光掠过九重宫阙,内心的焦虑风起云涌——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启动后,工作人员意外地在宫内发现了被尘封几十年的倦勤斋。这座被称为故宫“奢中最美、美中最精”的建筑物,内部装潢集绘画、木雕、玉雕、织绣、竹编于一体,尤其是以大面积的竹编营造出低调的奢华,为宫内其他建筑所罕见。眼下,其余工种的修复人员都已尘埃落定,唯独竹编技师未有着落。因为,倦勤斋内的竹编非同寻常,其中具有“竹象牙”之称的竹簧器物,制作技艺在民间已近失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自浙江东阳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何福礼,在漫长的穷搜罗致下,逐渐浮出水面,走进北京故宫。

  让何福礼走进故宫的“终南捷径”,是他那一手可将竹簧变得如布一样细腻柔软的翻簧“绝技”。

  故宫要求的竹簧厚度仅为0.03毫米,具有极强的柔韧度。“达到这一要求的关键在于取材与加工技法。材料必须取生长在朝阳黄土坡上、生长期为三年的毛竹,而且必须在秋季砍伐,唯此才能保证足够的韧性,不易变形,不会腐烂。加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手法的轻重缓急,保证竹簧各处受力均匀。”何福礼发明的方法,就是在打磨时不断地将竹簧逆光“透视”,当光线均匀透过竹簧而不留丝毫阴影,竹簧也就达到了“薄如纸、透似娟、软似布”的效果,能够像布一样在起伏不定、凸凹不平的木雕图案上镶贴,并且使雕刻出的图案具备金石韵味。

  几年下来,何福礼对用竹丝镶嵌修复故宫中最常用的“万字不出头”图案,已是游刃有余。但今年接手的“龟背笠”图案,对他又形成了挑战。“在传统竹编中,这种图案用三种不同色泽的篾条编织而成,呈六角形,立体感很强。在编织过程中很多艺人因为眼睛无法适应这种3D效果,轻易不敢下手。所以业界有这么个说法:龟背笠,龟背笠,十个篾匠九个怕。”这一关拦不住何福礼,他通过精准计算,把一个“龟背笠”单元分解成三个平行四边形,每个平行四边形宽不到1厘米,内嵌14根细竹丝。这项繁琐费神的工作,因为何福礼的巧妙分解,既让编织者的视力免受干扰,又保证了整体拼接严丝密缝,整幅“龟背笠”图案,看上去就像一幅三维立体画。旭 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