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陈文玲:加快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1年07月27日 1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化产业能不能成为支柱性产业,对我们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进程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需要重新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一系列看法。

  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始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候,一开始是从加工贸易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复制开始,从低端开始,文化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没有原始创新能力是不可能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文化越搞越热,规模越来越大,文化园区、动漫园区相继诞生,但不能简单照搬制造业的办法去推进它的发展。

  要认识和推进文化资源财富转化能力。中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经常是弃之不用或把传统的东西丢掉了,没有很好的继承,也没有很好的发展。相反,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一种盲目的崇洋媚外现象,认为国外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我们自己的文化是落后的,是糟粕,在文化品的制造中推崇西方的价值观,我们自己文化的财富转化能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包括在制造业中文化的渗透力、文化的融合力,文化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因此创造财富的方式还是在低端,我们的制造业也在世界价值链的低端。

  要重新考虑文化产业的形态。所谓文化产业,按照属性来说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同时是高附加值的知识性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建立在国民的文化认知感、认知程度上的文化创造。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战略,而且要有国民的认同感,不是一种官员的行为,而是整个产业创造财富的过程。

  要研究和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规律。制造业是需求创造供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供给创造需求,关键是要提高文化品的供给能力,即文化创造能力。

  文化在消费的过程中可传播、可孵化、可使用、可复制、可集成,这个过程重复次数越多,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越强,文化产品的价值越高。而制造业的产品是在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的交易、交换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消费完了以后这个物质就消失了,因此如果说一个好的文化产品被复制、被使用的次数越多,被孵化的可能性越大,作为集成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它的竞争力就越强。

  文化产业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以若干个具有创意、创造、创新能力的人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以人为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把有创造力的人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文化精品、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时代主流的大格局型的作品,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

  文化对其他行业,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渗透性、融合性、支撑性,做文化绝不单单是做一个文化产业园,做一个动漫,而是真正要把一个大国的文化觉醒、文化自觉变成一个国家的战略,使我们的文化具有比资本渗透力还强的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持续的、积淀的过程。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才能谈得上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陈文玲(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