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版歌剧《白毛女》的创新与不足

2011年07月29日 15: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版歌剧《白毛女》的创新与不足
新版歌剧《白毛女》剧照 王小京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新版歌剧《白毛女》的创新与不足

  作者:傅显舟   

    剧本更为简练,谭晶的唱法观众满意,表演注重生活化,票房很好;剧情不够清晰,京剧话剧演员歌声“业余”,有话剧加唱痕迹,歌剧化最重要。

  最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新版歌剧《白毛女》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成为革命题材戏剧复排的一道景观。本次复排聘请王昆担任艺术总监,贺敬之修订剧本,赵季平任音乐总监,影视导演胡玫担任总导演,谭晶主演喜儿。

  近30年来,歌剧《白毛女》在北京有3次大的复排,前两次为粉碎“四人帮”后的复排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的复排,分别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院主排,今年的新版《白毛女》是在前两次基础上的“出新”。中老年观众印象深刻的是革命样板戏舞剧《白毛女》,年轻观众绝大多数没看过歌剧《白毛女》,更没有看过样板戏《白毛女》。然而,《白毛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因此,票房之好也在意料之中。

  新版歌剧故事基本尊重延安歌剧版本,只是情节有所删减,戏剧更为简练。3个多小时的歌剧,被压缩到两个小时左右。大幕未起,管弦悠扬,合唱飘出,气势磅礴。第一幕打开,是北方农村杨各庄杨白劳家的茅屋,大年三十傍晚,焦急等候爹回家的喜儿唱起《北风吹》,迎回躲债的杨白劳。随后的情节如大家熟知,杨白劳喝卤水自杀,黄家狗腿子穆仁智抢走喜儿。第二、三幕是喜儿在黄家的戏,受尽欺凌、污辱的喜儿在张二婶帮助下逃出黄家。第四幕是3年以后的村子,大春带人追捕“白毛仙姑”,在山洞里发现了变成“鬼”的喜儿,带她回到了村子。最后一场是喜儿控诉恶霸地主的滔天罪恶,黄世仁、穆仁智终于被绳之以法,贫苦农民翻身获得解放。黄家戏第三、四幕合一,解放戏第四、五幕合一,看起来好像只有3幕大戏,这种结构有点类似于舞剧《白毛女》。此次复排《白毛女》歌剧舞美手法写实,3幕戏3个主景,喜儿茅屋、黄世仁内院、杨各庄村头,两个室内一个室外,都是大舞台加上简单背景,方便角色活动,也利于场景很快转换。

  演员的表演也很写实,是话剧表演的套路,没有戏曲表演那些程式化的动作。说白之后是唱,精彩的唱段基本都保留了。谭晶扮演的喜儿形象与声音都很贴切,声区通畅、刚柔并济且不乏韵味,表演有情有戏,可以说是整台歌剧最出彩的演员。杨白劳的扮演者孟广禄为京剧演员,黄世仁的扮演者雷恪生为话剧演员,表演不错,但嗓音条件受限制,音色差美感,歌声差点吸引力。

  作为中国新歌剧经典的《白毛女》,几十年来无数优秀歌唱家表演的精彩版本太多,观众对《白毛女》唱段太熟悉,要唱出新意、唱出水平很不容易。谭晶演唱喜儿的新意在于她嗓音的类型,她介于民族与通俗唱法之间的歌声不同于王昆、郭兰英前辈歌唱家扮演的喜儿,也不同于新时期彭丽媛、韩延文一类单纯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她的嗓音有民族唱法较宽的音域、较强的力度,也有民族唱法歌手较好的韵味与抒情性;同时具备通俗唱法气声、弱声的细微表情,具有建立源于传统、又新于传统的喜儿声音形象的条件和可能。她的歌声可以少长咸宜,喜欢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听众都能满意。

  从剧场效果来看,观众对谭晶扮演的喜儿的歌声是满意的,包括艺术总监王昆。这位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说谭晶的表演让她很吃惊,说现场演出几乎“吓了我一跳”,充分肯定了谭晶演出的时代感与角色的丰富性。当然,从建立所谓的“民族—通俗歌声”喜儿新形象的更高要求来看,谭晶的演唱潜质发挥并未尽善尽美,离老一辈喜儿扮演者演唱的韵味、吐字咬字的清晰,仍有一定距离;与纯通俗唱法歌声要求的细微表情也有一些距离。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优点要统一到一个歌手身上,看来很不容易。这一点,谭晶去年在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演唱表现也很明显。与同台纯通俗唱法的男主角相比较,她不缺声音的戏剧性,也不缺歌声的抒情性,缺的一点,恰好是通俗唱法声音表情的细节。新版《白毛女》喜儿的演唱,在民族与通俗唱法的结合上,谭晶有了一些进步。

  至于京剧、话剧演员能否演歌剧,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演员的嗓音条件与音乐修养应该达到同台歌剧演员的水平。不然,歌声一出,让人感到嗓音类型与规格不统一,有些“业余”。非歌唱演员演戏,道白没有问题,但演唱风格与水平可能不一致。即便是黄世仁、穆仁智等反派人物的歌声,也应该有歌唱演员音色、音量的规格要求。总之,这台《白毛女》演员演唱水平参差不齐,除开谭晶的演唱,总体不如中央歌剧院推出的《白毛女》演唱水平。

  两年前的中央歌剧院版《白毛女》是尤泓斐主演喜儿,其余角色以中央歌剧院演员为主,唱队、乐队、舞美制作都是剧院的班底,实力更为雄厚。歌剧院版《白毛女》较延安版删减更少,更为重视演唱与音乐。结尾斗争恶霸地主的高潮戏基本保留,气氛更为热烈;同时,也略显情节啰嗦。而今年的新版《白毛女》删除许多缺乏音乐的情节,又使得剧情交代不够清晰,戏剧发展缺乏足够的逻辑。减与不减、减多减少,其实各有利弊。

  就表演风格而论,谭晶认为自己的表演更注重生活化而非“戏曲化”,期许获得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同。就整台演出主要角色的整体风格而言,“话剧加唱”的痕迹重一些。相对而言,中央歌剧院版《白毛女》“歌剧化”倾向浓厚,更注重音乐的整体贯穿,更注重所有角色歌声的音乐要求,而不只是戏剧表演的要求。其实,歌剧《白毛女》复排,各种探索都是可以的,但是,歌剧化、音乐化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中国式的歌剧化探索更为重要,这种探索包含着戏曲化表演方式的借鉴与融会贯通。

  与王昆、郭兰英老一代喜儿扮演者相比,谭晶与尤泓斐差的恰好是戏剧性唱段的戏曲味、抒情性唱段的韵味、喜儿歌声的乡土味。当然,一代人听一代人的歌剧,有一代人的经验,有一代人的审美标准。一代人有一代人眼中的歌剧《白毛女》与喜儿,乃至杨白劳、大春、黄世仁、穆仁智。既然《白毛女》为中国新歌剧经典,演出原汁原味或常演常新都是可以的,关键仍然是演出质量的保证,其次是经典作品的与时俱进,音乐戏剧的经典要经历不同时代的社会考验。至于新版《白毛女》在今天的艺术价值与票房价值,需要的是表演艺术家与创制、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