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功鑫:“合璧”展进展顺利 成就了艺术推广

2011年07月30日 15:4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富春山居图》“合璧”盛况空前,两岸文化交流能否常态化?

  ●台北故宫的“宝贝”有可能到大陆来展览吗?

  ●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台北故宫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

  周功鑫

  女,1947年出生。台湾辅仁大学法国语文系学士,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

  曾长期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政治大学。2002年在辅仁大学成立博物馆学研究所,担任所长。2008年5月20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盛夏时分,羊城晚报记者随“粤台学子寻觅孙中山革命足迹”活动代表团来到台北。台北却有一个地方比天气更“热”,那就是正在举行“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早八点半,记者踩着台北故宫博物院开门的钟点进入大门,身边已经涌满了直朝二楼“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所在地的人,大家都是赶早来一睹风采的。与以往以游客为主的情况不同,台湾口音的当地人不在少数。一行30多位幼儿园中班的台北儿童,也在五六位老师的护佑下排在队伍当中。即使这样紧赶慢赶,记者也排队等待了有差不多40分钟时间,才得以来到真迹的展柜面前。

  据院方介绍,从两岸开放直航旅游以来,台北故宫的“人气国宝”向来是那件玲珑剔透的“翠玉白菜”,每每排起长队,需要尽力疏导。但是自从特展开幕,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夺魁称霸,取代了“翠玉白菜”成为最有人气的明星展件,高峰时期观众需排队两小时以上才能一睹芳容。只有旅行团基本离开,到下午六点半闭馆前几十分钟较不拥挤,但熟悉台北故宫作息的当地观众仍然很多,总是到了安保人员清场时,才依依散去。在台北故宫近30年来的开放史上,还从未有另一件展品出现如此争睹盛况!

  此外,为了让年轻人亲近文人书画,也在直观上实现人们的“合璧”心愿,台北故宫邀请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制作了3D动画版《富春山居图》,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影像拼接为巨幅40米长卷,再叠映以数码3D动画的实地山水影像,虚实相生。最有趣的是,在互动环节,若观众击掌、人声招呼,藏于《富春山居图》中的寥寥几个人物,就会以转头、摇扇来回应,或见渔夫撑船顺流而下、樵夫荷担而行,一卷古画顿时生动起来。

  欣喜之余,记者也对上任3年来屡屡促成文化交流佳话的一位女士———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治下”的故宫,是一座怎样的文物殿堂?对于华夏文明的传布弘扬,她有怎样的期许?

  台北故宫的“宝贝”有可能到大陆展览吗?

  羊城晚报:此次《富春山居图》的“合璧”是震动两岸的大事,大家都在期望这样的交流能够常态化。

  周功鑫:事实上,从2009年我和同仁造访北京故宫之后,我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都有了文物交流、展出。这次《富春山居图》的特展之后,我们马上还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法国多家文物机构联袂推出“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

  尤其是在与中华文物相关的内容方面,两岸合作是必然的。因为只有这样两岸联手,才能促成更精彩的文化文物交流,增加两岸民众的互相了解。文化本来就是比较有亲和力、没有争议的事物,而且比较容易交心,所以在未来我们还会致力于此。明年我们要跟陕西、河南的博物馆合作,2014年要跟四川、河北方面合作,这些动作都已在商讨、洽谈当中了。我想就像你说的,将来无疑会变成一种常态式的合作。

  羊城晚报:那此次“合璧”,有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呢?

  周功鑫:还好,因为毕竟这是文化交流。文化是可以增加两岸民众互相了解的,如果只从意识形态上解读这样的展览,那就太狭隘了。到目前为止,还进行得蛮顺利。

  羊城晚报:这次是《剩山图》从浙江跨越海峡而来,那台北故宫的“宝贝”有没有可能到大陆展览呢?

  周功鑫:我们曾经到国外做过很多展览,在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都顺利展出过,因为他们都有“司法免扣押”的法规,所以艺术交流做得非常顺畅。这个法令是为了保障展出期间不受司法干扰,保障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编者注:所谓文物“司法免扣押”,主要是保障拥有争议文物的博物馆,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台北故宫近70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从大陆运去的,但大陆至今未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台湾方面担心文物登陆展出,可能遭到扣押,一去不返。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高涨,许多国家都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化交流无阻。但是,一旦制定类似司法免扣押条款,可能将丧失讨回历史上曾被掠夺或偷盗出境文物的权力)。但是大陆还没有这样的规定,现在北京故宫等方面也在做一些努力,希望将来有机会做更多的交流。

  合璧,成就了艺术推广

  羊城晚报:我到台湾听到一种说法,说您的书房里就挂着《无用师卷》的复制图,是真的吗?

  周功鑫:(笑)我的书房倒没有挂,可是我自己有买,也就是日本二玄社复制的《无用师卷》,我买来收藏。

  羊城晚报:您对于这幅画也很偏爱吧?

  周功鑫:对,二玄社其实当时复制了上百件的东西,但在古画里我就挑了这件珍藏。为什么呢?我自己就是学艺术史的,知道黄公望的这幅作品是名迹中的名迹,经典中的经典,是文人画的巅峰之作。黄公望在“元四家”里面,是排首位的,在中国艺术史里面也是一代奇才和大师。《富春山居图》很典型的一点,就是从宋代讲究逼真物象、赋彩妍丽的画风,转变为即兴写意,纯以笔墨表现的文人画精神。此图既师法造化又结合笔墨的趣味,展现文人画着重的“书画同源”精神。后来明代大家董其昌将此图的地位推崇到最高点,而且明清大家皆临、仿过此图,它影响两代水墨绘画发展至深至远。所以我个人也非常喜爱这幅画。

  羊城晚报:那可否这样理解,这幅画本来在绘画史上就应该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以往由于大众的欣赏水准和审美趣味可能不一定深入到文人画,通过这次合璧反倒提点出了这样一层,达到了艺术推广的效果。

  周功鑫:你说得很对。在博物馆的收藏当中,欣赏书画对普通观众原本就要难一点,更何况是意境更为抽象的文人画。但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次展览,人们从原先一来故宫就排队看“翠玉白菜”、看“肉形石”,转变成了现在看文人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还有,除了大陆游客和台北市民,台湾中、南部的观众都过来了,台中、彰化、台南来的都有,香港、新加坡、欧美来的也有。观众争睹的结果,必然提升欣赏水墨画的能力,在文化传播与美术教育上是件好事!这幅画本来在绘画史上就应该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以往由于大众的欣赏水准和审美趣味可能不一定深入到文人画,所以透过这次合展也达到了艺术推广的效果。

  《富春山居图》再次展出,要6年后

  羊城晚报:观众蜂拥而至,你们在接待方面是否面临了很大的考验呢?

  周功鑫:当然,我们的空间算小的,要接待那么多游客,真是很不容易。我们也做过评估,如果每天不超过一万人的话,还能容纳,但现在基本每个周末都要超过一万人,确是很大的负荷。好在观众还是蛮守秩序的,主要是看《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要排队,其他黄公望作品和师承、交游、仿临等部分,基本可以自由参观。

  羊城晚报:大家都担心这次不来看,它下次展出不一定要到什么时候了。

  周功鑫:从文物保存维护角度考虑,一般像《富春山居图》这样的古画起码要隔4年再展出。可是原来一次的期限是展40天,而这次延长到了60天,相应地下次再把它拿出来展览,也就起码要到6年以后了。

  清宫最好的收藏,大多现存于台北故宫

  羊城晚报:文博界有种流传已久的说法,认为上世纪40年代故宫文物南迁来台时,将最珍贵的文物大部分都带走了,现存于台北故宫。对此您怎么看?

  周功鑫:是这样的。事实上紫禁城里的收藏,1933年要往南方运的时候,第一站送上海,就已经在打包装运时有所选择,挑了精品。到了上海,除1934年做些清点之外,还参加了1935年伦敦举行的国际艺术展览,那时候有80箱精品中的精品运去参展,这些后来是原封不动来了台湾的。而且通过在上海的那次清点,把清宫里面最好的收藏基本上都挑选出来,运到台湾。你要知道宫里面本来精品就很多,这是优中选优。

  羊城晚报:由于存在一个长途运送迁徙的客观需要,是否就形成了台北故宫在某些门类的特别优长呢?藏品精髓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周功鑫:第一个就是书画,早期的书画精品几乎都在这里。第二个就是瓷器,宋明清的瓷器名品都在这里,比如汝窑我们有22件,拍卖市场要价非常高的珐琅彩器我们也很多,从康熙一直到雍正、乾隆,数量庞大。还加上玉器,都是我们的最强项。

  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羊城晚报:我们了解到,台北故宫每3个月都要推出新的展览。作为这么大型的公共博物馆,以如此高的频率更新展览,比较少见。

  周功鑫:展览是教育的工具,教育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从2008年开始,就把本馆可以做的展览分门别类按年份和时段排出来,现在已经排到2014年了。我们文献处、器物处、书画处每一个地方都有二三十位研究人员,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展览,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等到他考虑成熟,雏形出来,我们就会共同讨论,脑力激荡之后,再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羊城晚报:但是你们的门票价格好像很久都没有变过了吧?最便宜的团体票只要1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元多)一张。

  周功鑫:对,十几年没变过,我们是以教育推广为主业的。故宫现在全年无休,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到下午6点半,周末还会延长到8点半,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走进博物馆。说到调价,唯一的可能性只是在于,目前我们在做“大故宫”的扩建计划,今后规模将会在原址基础上扩大5倍。如果这个计划付诸实现,门票价格可能会有相应调整。但现在“大故宫”还在做可行性评估,还没有方案。

  羊城晚报:那么对于台湾民众来说,这个故宫博物院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

  周功鑫:像大家所知道的,台湾文化很多元,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时期的华夏文化固然是主流,但日本也占领过50年,更早荷兰人、西班牙人、法国人都曾来过,台湾本身还有原住民。华夏文化当然影响最深,故宫就成了华夏文化的保存、研究、典藏、展览、教育、推广的最佳所在。文化的本身是需要长期累积的,故宫就是透过教育的手法,让民众能够累积对于华夏文化的认识,所以我们做了各种尝试和设计,让民众能够亲近故宫,就是希望文物典藏能够发挥它的效力。 故宫在台湾民众心目中,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象征。他们对于故宫的认知,也就象征着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亲近,我们力求这样一种效果。

  故宫瑰宝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灵感

  羊城晚报: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非常发达,近来我们发现,故宫的瑰宝正在成为这个产业的新灵感所在,很多以故宫藏品为源头的设计品让人爱不释手。

  周功鑫:你很会观察。我从2008年提出一个口号,就是要“形塑典藏新活力,创造故宫新价值”,怎么样让故宫更具活力、更有价值呢?与文创业的结合是一个途径。例如3年来,我们每年办一次文创产业研习营,每一次选择15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来接受故宫文化的熏陶、训练,提升产业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他们的设计语言。我们还全面下调了故宫文物开发衍生品的收费标准,鼓励企业和大众广泛使用故宫的图像、开发文化创意商品,还在年轻人当中开展文创衍生品设计竞赛等等。去年本院甚至与创意者合作,针对我们典藏的宋代文物图像,进行了“宋代文物色彩分析研究与运用”课题,将优雅的古代色泽专业化地推广到各材质、各业别的产品研制当中去。做这么多工作,其实就是想让社会公众除了来故宫参观之外,还能通过其他方位了解故宫、感知文化,让传统文化精粹更深远地影响当代人的精神与生活。

  链接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其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配备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

  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近70万件,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该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近年,陆续引进了5个国家31个著名博物馆或典藏单位的藏品展出,更举办周末夜创意表演、茶事展演、与文物相关的传统戏曲表演、学生研习及儿童DIY体验等活动,进行艺术推广。

  邓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