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青年报:请别轻易放过故宫那只破碎的瓷盘

2011年08月02日 08: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胡印斌

  故宫的瓷器碎了。一只珍贵的宋代瓷盘碎成了六瓣,数一数,这只名为青釉葵瓣口盘的瓷盘,刚好六个葵瓣。公众的心也碎了。尽管故宫方面依然大言不惭地表示,修复不是问题,可是,粘在一起的盘子还是原来那件一级文物吗?

  故宫博物院日前证实,7月4日,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损坏,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其后,针对公众关于故宫“瞒报”的质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等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事故不存在瞒报,调查一个月时间是为了追求准确,故宫将深刻反思杜绝类似事故。

  故宫方面的表态看上去十分诚恳,甚至还有一些让人动容的沉痛味道。是啊,既是科研,那就应该允许出现失误;出现了失误,社会就应该以宽容心态包容之,何必大张挞伐,动辄就是质疑呢?按照故宫的说法,这一事件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深刻反思”云云,那就是故宫内部的事情了,关起门来打孩子,与外人何干!

  然而,为故宫计,却是不可就这样轻轻放过这个破碎的瓷盘。

  首先,尽管故宫一再强调内部调查的“精准”,但是,7月4日就已经发生的文物损坏行为,断没有理由拖延到月底才向社会公众“证实”。更何况,故宫的“证实”,还是发生在网友微博披露消息之后,颇有些迫不得已的意味。如果没有网友微博的“揭发”、“倒逼”,天知道故宫方面的“精准”调查还要调查到何年何月。一只宋代哥窑瓷盘既已破碎成六瓣,损坏与否,一目了然,何以还需要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初步判断”?“慎重”如此,未免让人生疑。

  正是因为网友微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才迫使故宫方面不得不做出肯定性的回应。可见,在这一事件中,故宫方面至少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剥夺公众知情权的问题。国宝级宋瓷被损坏,故宫方面理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文物受损的信息。至于事故原因,完全可以嗣后再查。这样的常识,故宫方面不可能不明白。故宫此前的做法,难逃隐瞒事故的嫌疑。而一旦这样的做法成了惯例,必将大大损害故宫的公信力。

  其次,文物损坏原因的调查,应该多一些开放性、公开性,不能只是由故宫自己来调查,更不能自行作出结论。没有公开和开放,则不可能有真正的监督,而失去监督的故宫,是不可能真正“深刻反思”的。在以往,我们见多了类似的“内部调查”、“内部处理”,其结果往往是一句难以兑现的空话而已,所谓“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试想,如果故宫此前果真能够“深刻反思”,查找问题,堵塞漏洞,敬畏文物,何以一再曝出这个“门”、那个“门”的负面事件?

  故宫管理者只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在照料那些珍贵国宝,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文物损坏事件,理应及时、诚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即便是出于某种不可避免的原因损毁了文物,那也应该如实讲清楚,绝不应该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讳莫如深,更不应该仅仅以自行调查、内部处理了事。道理很简单,“看门人”无权随意处置主人的物品。

  有媒体披露,在此前发生的私人会所、文物失窃等事件中,故宫方面并无人员承担责任,但是,公众看到的却是故宫强硬的表态、坚韧的辩白,甚至是对内部有可能披露信息者的打击报复。而这些事件似乎也没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警觉,如此一路乖张悖谬下来,终致问题接连发生。

  高高的宫墙,深深的庭院,不应该是故宫拒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障碍,更不应该是故宫保持其独立王国的屏障。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珍稀国宝需要更牢固的保护,故宫不能继续一错再错下去了。一个开放的故宫,才可能是一个安全的故宫。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此前表示,“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然而,拿什么相信你,我们的故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