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说”的叫法有问题
谈起“官场小说”,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本,从王跃文的《国画》起,官场小说这个在古代就并不少见的题材又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掀起了图书市场的热潮。看的人多,写的人更多,结果就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状,不少网友甚至抛出了“官场小说并不在文学之列”的说法,这个出版商的宠儿、读者曾经的最爱,是否真的只能靠噱头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只能被当做“职场秘籍”、“攻略手册”,而与文学很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官场小说第一人”王跃文、《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小桥老树以及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去体会他们眼中、心中的官场小说。
王跃文:傲慢的态度“很脆弱”
辛弃疾词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而这其中的一句就成为了王跃文新书的名字——《拍手笑沙鸥》,在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王跃文的眼中,官场文学的价值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即使在他笔下的官场也有几分险恶和残酷,但他更希望风卷残云过后留给文学一丝温暖。
近日,谦虚、矛盾、深沉的王跃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说出了他对官场小说的“心里话”。
现如今,官场小说占据了不可忽略的市场,但有人说,官场小说鱼龙混杂,是虚假兴旺,在文学的历史上或许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对于这样的“结论”,王跃文回击说,当人们百年后回望历史时,官场小说也会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记者:您的《国画》、《苍黄》等作品深入人心,其中的故事有多少是来源于您的官场经历呢?
王跃文:如果说我写官场时,刻画较为切肉切骨,而不是滑皮而过,肯定同我曾在官场有关系。但是,文学不是对生活的剽窃,而是依据生活的虚构。虚构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于生活的艺术重构。
记者:继您之后,官场小说进入了高潮阶段,市面上官场类小说层出不穷,对这些官场小说的价值您怎么看呢?
王跃文:我从不评价所谓风潮般的官场小说,也并不同意是我掀起了官场小说热。无权贪此功,也无力领此过。我没有能力对官场小说做整体评价,这需要对全部官场文学做认真的研究,不然信口开河就太不负责了。但是,有人说官场小说没有意义,官场小说粗制滥造,官场小说入不了文学史,凡此种种论调我都不同意。面对如此庞大的官场文学存在,这种傲慢与偏见是很脆弱的。当然,不论哪个时期的当下文学现场都是泥沙俱下的,文学经典需要时间沉淀。再过一百年,后人回望这段文学史,必然有描写现实的文学经典光芒四射。
记者:在您的大多数作品中,包括《拍手笑沙鸥》这本新书,对官场的批判都显而易见,有些人看后都会有灰心丧气之感,甚至感觉现实更为残酷,您是否也考虑在作品中融入一些温暖的元素?
王跃文:所谓看我的作品都会丧气,完全是对我的误解。人云亦云的人多,有些说这种话的人未必就看过我的书。我再怎么残酷地解剖社会和现实,作品的底色都是温暖的,或者作品初衷是善良的。解剖社会同解剖生命不同,解剖生命意味着死亡,解剖社会则预示着新生。
记者:对于近几年,无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都挤破头往公务员的岗位上挤,您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现象?
王跃文:人们想进入公务员队伍,很正常,也不是坏事。何况,公务员仍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工作,收入稳定,又很体面,且能唤起人们的梦想。不管现实官场还存在多少不满意,我们仍要看到社会在向前走。我们如果不满意,把希望交给时间。
小桥老树:“官场小说”的划分不靠谱
《侯卫东官场笔记》在2010年着实火了一把,也让小桥老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何官员写书更受读者青睐?“官场小说”这样一种说法,小桥老树是否认可?对于“官场小说热的是官场,与文学无关”的看法,小桥老树又如何回答……日前,本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小桥老树。
“官场小说”的分类太简单
什么是纯文学,什么是官场小说,很多人把这看为是文学类别的一种划分,但有时它的划分在作者看来,更多的意义在于销售的卖点,或是让读者选书时更有方向性。这一点,小桥老树就认为,“小说最关键的在于品质,品质好才是好小说,品质不好,就算归入纯文学也枉然。 ”
在采访中,小桥老树毫不避讳的说:“我弄不明白什么纯文学,纯文学就与纯爷们、纯 坏人、纯好人一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我这种野路子出身的写作者来说,对这个问题向来不太重视,我只写我想写的文章,至于是算作纯文学和官场文学,这都并不重要。 ”至于官场文学或是官场小说的叫法,小桥老树认为划分并不科学,“类型小说的划分其实也是一个伪划分,按照现有逻辑,《水浒》应该 算作黑道小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金瓶梅》是情色小说,《三国演义》是军事小说,《西游记》是玄幻小说,一句话,类型小说的划分并不科学。 ”
小桥老树说:“《侯卫东官场笔记》中除了官员外,同时还有教师、乡镇企业家、房地产商人、黑社会人员、传销人员、小商贩、下岗工人等大量人物,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比较完整的社会生活,只是用‘官场小说’来归纳太简单了。 ”
不少以官场为背景的小说,在宣传时都会被打上“公务员职场攻略”的字眼,当然《侯卫东官场笔记》当然也没有例外,但小桥老树表示,他在写作时,更多的心思或许并不是只着眼于故事的结构和冲突,而是希望它也能直指人心。他说:“近二十年时间,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与乡村的面貌更是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在这二十年的事渐渐被人遗忘,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激情的二十年终将隐入历史深处。我们可以用各种设备仪器和各种类型的文字来记录这一段时间,但是记录的内容永远少于遗漏的,特别是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那些激烈冲突的思想,绝大多数会被湮没于时间的苍海之中,很难寻到踪迹。 ”
也许正是对沧海桑田变幻后留有的些许遗憾,才更让小桥老树拿起笔写作,他一直都认为,虽然音像资料和学术著作都有记录的功能,但真正能直指人心的还是文学作品,前者只是记录的骨架,文学才能记录人和社会的灵魂。
想让年轻人读后觉得提气
与现在时下热销的很多官场小说不同,《侯卫东官场笔记》可以说励志的成分更多,他说:“从学校到社会的年轻人,实际上是最迷茫的一群人,既有青春期特有的忧愁,也有现实压力造成了巨大困难,励志小说就是产生于如此背景之下,历来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我的主人公是一个敢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他面对困境不放弃和不妥协,敢于直面现实,性格坚韧,心态积极,这是他渡过困难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年轻人看到本书觉得提气,我很欣慰。 ”
现代的社会,欲望与进取并存,而这些也都体现在小桥老树的笔下,书中的主人公出生于70年代初期,他的成长恰逢社会的巨变,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变化,又有深入骨髓的精神变化。他说:“千万人的欲望和进取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具体来说,主人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平凡人,具备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他的日常行为和思想更趋向世俗,比如想与爱人团聚,想过富裕的日子。而我写这样的主人公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
“官场小说”的名词好像是在近些年才变得人尽皆知,可这样的一种题材或是背景的小说其实并不新鲜。小桥老树说:“从《史记》开始,官场小说就一直存在,有时走上坡路,有时走下坡路。 ”
在完结了《侯卫东官场笔记》后,小桥老树是否还会继续此类作品的创作?他表示:“以后肯定会写类似作品,正在构思和研究之中,相信会给读者另一个惊喜。 ” 记者 王莹
相关链接
“官场小说”
所谓“官场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反映生活的小说类型,从很大程度上说,官场小说。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官场小说”作为一个名称正式提出来,是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以后。随着小说出版,“官场小说”作为描述、揭密官员腐败生活、政治较量的一类小说的名词,迅速被读者牢牢记住。
“新改革小说”、“反腐小说”被认为是“官场小说”的前身,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如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庹政的《青铜市长》、张平的《国家干部》、陆天明的《省委书记》、阎真的《沧浪之水》等。
官场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王跃文,主要代表作品有《国画》、《梅次故事》、《官场春秋》、《苍黄》。
周梅森,主要代表作品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利》、《国家公诉》、《至高利益》。
张平,主要代表作品有《国家干部》、《抉择》、《法撼汾西》。
陆天明,主要作品有《省委书记》、《大雪无痕》、《苍天在上》。
小桥老树,主要作品有《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