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怎么讲都不为过,挖掘和张扬信仰之力,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红岩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大量叙述、解读、接受。新世纪进入10个年头的时候,在走访红岩、探究红岩,特别是在重述红岩的过程中,何建明脑海里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汇逐渐清晰,这就是“忠诚与背叛”。的确,这两条道路、两种价值、两类品质是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涉及到一个人的信仰、操守和品格,即使在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每个正直的灵魂难道不也时刻在接受忠诚与背叛的考验,不在经受信仰的拷问吗?
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不但考验没有减弱,信仰问题也越发迫在眉睫,因而作家如此发问:“严峻和严酷的现实随时可能出现在眼前,我们党的每一个成员能不能像那些为我们创造辉煌历史的先烈们一样,为了正义和理想,勇于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这种巨大的问题,使何建明感到了一种无法挥去的沉重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才使我拿起笔杆,再次去追索和寻觅先烈们的生命行踪,写就一部全新内容的红岩。”从这个意义上讲《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重庆出版社出版)注定不是一本“供有闲阶级吃饱饭后在壁炉前打发时间”的书,它是一本主义之书、信仰之书。
主义和信仰之可贵首先在于刺透人心的真实,这同样是报告文学的前提与生命,《忠诚与背叛》的厚重当然不止于题材和话题的重要,而在于本质与质地的可信。与红岩文化研究专家厉华联手,何建明通过艰苦努力和付出心血执笔写就《忠诚与背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得让人触目惊心的红岩。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红岩似乎早已是个透明得一眼就看得到底的在这里所发生过的一切,《江姐》、《红岩》、《烈火中永生》等文艺作品似乎提供了最可靠、最无可置疑的证据,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这些作品去衡量、品评和消化红岩革命烈士的故事,而忘记了这些作品毕竟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毕竟是有相当艺术虚构成分与气质的文艺作品。人们相信这些作品之真实,感慨烈士们的伟大、反动派的渺小,并没有多想这些长期以来被反复传播的故事的真实性。
红岩故事经由《忠诚与背叛》被还以历史本来面目,当然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大批档案的解密,但更为重要的是与何建明多年艰苦、细致的深入采访研究分不开。《忠诚与背叛》大量依据和引证的史实、书信、证词、笔录等,使我们得以重新完整地回顾共和国诞生前后发生于重庆的一段残酷历史:国民党反动派的令人发指的丧心病狂,“陪都”共产党人身陷囹圄的空前灾难,《忠诚与背叛》叙述了腥风血雨的残酷,让我们知晓红岩烈士的生前、身后,了解到特殊时代对革命者的特殊考验。从这些全新的真实红岩故事里,我们读出了真正革命者的坚定、坦诚、执著,读出信仰焕发的伟大力量,而这正是在我们党经历了90年风雨历程之后,前赴后继的人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何建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伟大的信仰力量再度艺术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无疑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
对信仰问题的深入解读对于何建明来说更是一次激情之旅,一次忠诚写作。他说:“很长时间内,我面对歌乐山,却总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座埋葬了无数花一般青春生命和谱写了那么多悲怆故事的山竟然会叫歌乐山?后来我终于慢慢地明白:那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为诞生人民共和国而牺牲后所选择的一块天造的安魂之地。过去,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片被汽油和弹药烧焦了的灰崖竟然叫红岩?后来我也终于明白了,那些硬梆梆冰冷的石头其实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将其染红了的岩体,或者说红岩就是革命先烈的化身。”红岩的事迹感动着作家、激励着作家,使何建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梳理着大量素材,踏访着前人的足迹,在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他对烈士的敬仰、崇敬之情,他将自己的感情投入、燃烧到对一群伟大的灵魂的重塑中,为作品收获了一种难得的坚实、纯净。梁鸿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