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方正县拆碑为何“鬼鬼祟祟” 评:欠全国人民说法

2011年08月09日 08:1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军当年在东北屠杀中国人,1991年作家方军在日本采访侵华日军关东军老兵时,老兵送给他的照片。

侵华日军关东军和“开拓团”一起追杀我国东北反抗农民。

著名抗战作家方军在云南腾冲的日寇埋葬地。

抗战中被俘的国军娃娃兵。(本图摘自网友博客)

  8月6日上午,据多家媒体证实,引发巨大争议的“日本开拓团”碑已被推倒,消息传来,网友们鸣鞭炮庆祝。

  短短一周时间,“开拓团碑”悄无声息地立起,又绝无说法地拆去,50万人民币就这样打了水漂。面对影响如此巨大的公共事件,公共部门竟顾左右而言他,相关责任人神龙不见首尾,人们不禁怀疑:类似的荒唐,是不是将来还会发生?纳税人的钱,难道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在整个事件中,本来有很多选择机会,可每次都选择了最坏的解决方案,所以蠢事一件接着一件。”著名抗战作家余戈表示。

  耐人寻味的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各方表现不一,既有奋起“砸碑”的网友,又有左右派在网上的激烈对骂,更有公共知识分子的一片哑默,甚至还出现了“有爱就是娘”的高论……种种乱象,喻示着我们社会在多元化进程中,共识基础正发生着令人惊讶的松动,当爱国之情被简单等同于愤青、狭隘民族主义时,我们是否有必要进行更深刻地反省呢?

  著名抗战作家方军表示,不论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它将被载入史册,未来的20年,学者们将会不断提起这一事件。

  中日情感底线很接近

  对于“开拓团碑”的下场,方军表示不出意料,他阅读了近期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初期略有欣喜之情,对于结果,仅仅表示遗憾,并没因此感到受伤害。“日本是民主国家,已经习惯了不同意见,不习惯只有一个声音”。

  “其实中日情感底线很接近,都有民族尊严的考量。”方军说,最典型的例证是,日本人从没给中国抗战将士建过纪念碑。网友们对“开拓团碑”表示愤怒,是最正常不过的情感,不应妄自菲薄。

  对于批评意见,方军表示:首先,有人说“开拓团”成员也是受害者,应该宽容,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东条英机也可以算成“受害者”,那么当年为什么还要审判他呢?第二,在日本,确实有30多个“中国劳工受难碑”,但其中的潜台词依然是日本强大,才能让中国劳工受难,立碑体现的是自命为强者的高姿态,在抗战中,薛岳将军率领的部队共消灭了5万多日军,日本人为什么不给他立碑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试想,腾冲‘倭 ’的碑文如果改成‘日军玉碎纪念碑’,我们能接受吗?”方军表示,在原则问题上,在情感底线上,我们不应动摇。

  青年人应了解国家的历史

  在过去20多年中,作家方军一直默默无闻地在收集抗战口述史,许多抗战老兵是他最早报道出来的,为此,他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放弃了许多荣誉、地位与金钱。然而,在“开拓团碑”事件中,他却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辱骂。

  “现在许多青年人,不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这很不好。”方军说,“骂我的网友,回去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当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在日本人占领期间,他们敢骂日本人吗?在《四世同堂》中,中国警察带着鬼子兵到中国人家里搜查,一会儿工夫,警察出来,自己扇自己大嘴巴,为什么?日本人在里面强奸中国人,他却管不了。这是多大的苦难?这些事实,为什么我们就这样忘掉了?”

  “开拓团”当年在中国为非作歹,中国人不能吃大米,否则就要杀全家,今天我们却给他们树碑立传,这是怎样的背叛?

  “拆碑体现了民意,它不是领导意志,而是发自人们内心,它将被载入史册,未来的20年,学者们将会不断提起这一事件。”方军说,“因为,它传达了这样一个声音:中国人是有情感底线的。”

  为何拆得如此鬼鬼祟祟?

  “开拓团碑”虽然拆掉了,但公共部门的表现,却令人遗憾。作家余戈表示:“拆固然是正确的,但拆的方式,可以做得更好。”

  余戈认为,“开拓团碑”事件中,最大问题是历史认知问题,在我们历史教育不足的前提下,类似误会带有普遍性,如果能坦荡地面对,通过发布会向大家做一个解释,不仅可以挽回形象,赢得喝彩,而且能促使大家深入了解那段历史,成为一堂传播正确历史知识的补习课,这样,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

  “这个碑最大问题在于表述错误,它的墙体是无辜的,如果请历史专家重新书写,则50万的投入还可以继续利用,不会变成一堆垃圾。”余戈说。

  遗憾的是,因为怕承担责任,相关部门蠢事一件接着一件,永远选择的是最差的解决方案。

  余戈认为,“如此糟蹋纳税人的钱,不解释,不道歉,这就开了一个恶例。如此鬼鬼祟祟,无非是只看到自己的责任,没看到更大的责任,对此不深刻地去检讨,那么,类似的蠢行还会被重复,在今天,权力机构最终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最终要放下身段来和普通民众交流,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不能苛责砸碑志愿者

  在“开拓团碑”事件中,5名志愿者砸碑的行为引起了巨大争议,余戈认为,不应苛责。

  首先,5人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使用的是油漆和小号钉锤,对墙体无法造成破坏,这不过是一个象征性举动,表达否定的含义。

  第二,在相关机构不作为的前提下,老百姓用行动表达意见,也属无可奈何。

  第三,不能夸大5人行为,不能和“文革”中的“打砸抢”混为一谈,“打砸抢”是无目的、面对平民、自上而下的,而5人表现得既不狂热,也不激进,他们没有破坏近在咫尺的其他墓碑。

  “如果大家都坐而论道,又能改变什么?”让余戈惊讶的是,许多网友质问这5人为什么不去劫郭美美,偏偏要对墓碑下手,认为这是一种投机行为。

  “如果你对现实情况不满,你为什么要逼别人出面?你自己在做什么?”余戈反问,“这是一种劣根性,我们自己不敢见义勇为,看见别人做了,反而说三道四,别人站出来,却说那是他的义务,还要让他负担更多的东西。我们都在批评公共部门不作为,他人不作为,可你自己作为了吗?”

  相比之下,日本普通公民却有着强烈的作为意识,比如松岗环,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她无意中了解了“南京大屠杀”,以后多次往返中日之间,一直在做相关研究,成为专家。在“开拓团碑”附近,是日本岩手县一位老人的墓地,他是个普通农民,因“开拓团”遗孤中岩手县人颇多,老人知道中国人当年的义举后,志愿到中国来种菜,传播农业技术,最终长眠于中国。在内蒙古,日本公民帮助中国人种树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所谓的公民,就是要能站出来,勇于作为,可我们很多人正好相反,看见别人受关注,马上冷嘲热讽。”余戈说。

  对公共知识分子感到失望

  “开拓团碑”事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一片沉默,少数肯站出来的,却罔顾事实,为“开拓团”辩护。在新浪微博上,一名自称吴祚来的“学者”甚至发出了“有爱就是娘”的高论,言外之意,只要有爱,国族认同便不再重要。引来网友质疑:难道奶奶、夫人、爸爸不爱你吗?他们都是娘?

  余戈表示,在此次事件中,对公共知识分子们的表现,感到痛心。

  首先,他们混同了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为了和政府之间保持批评的距离,便不顾国家利益受伤害,刻意疏远对国家的情感。

  第二,爱惜羽毛,怕被人看成是不理性,便故意躲避相关话题,总之,他们永远理性,永远正义。

  “许多教育程度不高的网友,国家认同感反而强烈,而所谓的话语领袖,却各有各的小算盘,如果不是这一事件,我也没想到我们的共识基础已经动摇到了这种地步,实在让人担忧。”余戈说。

  更值得担忧的是,网上意见的激烈对立,表达越来越情绪化,矛盾越来越尖锐。余戈认为,在今天,只要智商能认识三以上数字的人,就应该知道这世界不仅仅是“民逗”和“五毛”组成的,不能非此即彼。

  “我们应凭着良心、理性去判断,对于错的,要有勇气去批评,但对于正确的,也应该有勇气去肯定。”余戈说,“我们常说,历史不能选择性记忆,不能功利性认知,在现实中,我们也应坚持这个基本原则。” 陈辉/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