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雕玉,雕文化——玉雕大师王朝阳的翡翠人生

2011年08月10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德宏8月10日电(胡远航)虽然是热带,八月的瑞丽却没有想象中炎热,蜿蜒的瑞丽江穿城而过,浓密的树荫遮住烈日,街上的行人神情悠然。

  著名玉雕师王朝阳的工作室就位于这个充满玉石传奇、热闹而繁华的边地小城。

  出身于美术世家的王朝阳自幼酷爱绘画,儿时就喜欢在各式各样的小石头上画画。在父亲的栽培下,王朝阳不到20岁就步入玉雕界,曾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昆、宋世义学习雕刻技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玉之后,王朝阳很快就被翡翠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缘分。

  王朝阳早年曾在日记中写道:“丰富的色彩变幻和水润的晶莹剔透将翡翠的美演绎到极致:那浓艳的翠是生命的华章,那激情的翡是吉祥的音符,那神秘的紫是东方的幻象,那无瑕的透是清澈的山泉,那浑然天成的斑斓是福禄寿的祈愿,将自然与人文贯通融汇……”

  对美的独特见解使王朝阳坚信每一块翡翠原石都蕴藏着一个美的精灵,只是雕刻师有时缺乏发现美的眼力和塑造美的能力。秉承着这一理念,他在1998年以一件惊艳的作品验证了自己的艺术哲学,更迎来了艺术之旅上的重要拐点。

  一日,王朝阳花了300元买回一件玉石毛料,除边缘的一点红色以外,看上去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任何两样。这块不起眼的顽石,在王朝阳的构思、设计、勾绘、粗琢、细磨、抛光后变成了一尊长眉罗汉——黄色的石料成了身上的袈裟,白色的内里被用来表现罗汉的面部与四肢,而那一点红色则巧妙的化作了罗汉胸前的佛珠!接着,王朝阳又用不到5000元钱买了几块类似的“废料”,精雕细琢出一套完整的18罗汉,俏色巧雕,神态各异。这件作品一经完成便迅速在全国玉石圈内引起空前的反响,并很快被藏家以18万高价收购。王朝阳也由此一战成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变废为宝”的玉雕大师。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深,王朝阳对作品有了更深层的追求。他不再满足于运用“蝙蝠与福”“葫芦与福禄”这样的谐音组合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亦对观音、弥勒等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感到厌倦。王朝阳认为,这些作品虽吉祥有余,却韵味不足,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作,好的作品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代内涵。

  王朝阳至今雕刻有上千件作品,主要分三个系列,红色经典系列、民族文化系列和人与自然系列。最让王朝阳骄傲的是红色经典系列,这个系列有3个作品:一顶八角军帽,一双草鞋和一本书。从构思到完成,这个系列的作品整整花了近2年的时候。由于打破了传统的雕刻创意和手法,这个系列的作品获得了天工奖的“最佳创意奖”。

  而王朝阳正在探索的人与自然系列,其中一个作品是“女孩和小熊”。一位女孩头上戴着美丽的花朵,面带微笑,一只可爱的小熊躺在她的身旁。

  “无论是人与自然系列,还是民族题材系列,其实都不是单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或环保。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人的贪欲心也越来越强,我就是想通过作品来反映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美好。”王朝阳说。

  ■对话

  记者:无论是红色系列,还是少数民族系列,您的作品和传统的玉雕作品都有很大区别。您很关注玉雕在题材方面的创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王朝阳:从玉的发展史来讲,它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特有的作品,如果我们一味复制老祖宗做的东西,那它可能会出现一个断层。所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玉雕到底要怎么创新,改变下形式就算创新么?其实不是,我觉得能把这个时期的信仰、思想,或者人文的东西表达出来才算创新。

  记者:很多玉雕师傅都把玉视为中原汉文化传统,努力向其靠拢,您反而运用一些边地的少数民族题材,您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王朝阳:我做少数民族题材其实不是单纯的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早些年的时候我曾在北京进修,感觉整个社会和大环境都很浮躁。于是回瑞丽后,开始到各个寨子里去采风。虽然他们的生活都很简朴,但是内心很幸福。后来我就想到了做少数民族系列,想通过民族的东西来反映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记者:您怎么理解云南玉雕的风格和流派?比如“腾冲工”、“瑞丽工”?

  王朝阳:清朝时期的滇派主要是做镂空的挂件,以饰品为主,集合了南北各派的玉雕技巧和风格,既有北派的大气,又有南派的小巧婉约,只是滇派玉雕师的规模比较小,所以没法和南派北派等大的玉雕派系相抗衡。我个人觉得“腾冲工”现在还不能说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从业人数少,而且要说“××工”吧,它必须要有那个地方的特点,才能形成风格和流派。瑞丽工现在也还不能称为风格,只能说有了一些自己的特点,还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记者:无论是翡翠还是黄龙玉,相比以前的价格都翻了好多倍。其实,我感觉现代人对玉的价值,有点走偏。多数人把玉物质化了。石头疯狂的背后多少有点人的疯狂的意思,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人们对翡翠的疯狂对玉雕技巧的发展有影响么?

  王朝阳:确实,现代人对玉的价值,都走到了一个支脉上面。一谈到玉,多数人首先是谈价值,然后是求富贵,保平安。其实从玉的发展史来讲,它主要是个文化方面的东西。当年老祖宗发现这个石头,首先认为它是一个通灵的东西,此后又经过了玉石的德喻系列。现在是经济社会,整个玉石行业也是把玉石当一个挣钱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死胡同。好的玉石资源会越来越少,但文化和创意是无限的。并且一个材料的好坏标准其实是人为制定的,往往一个不经意的材料也能做出很好的作品。(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