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方傩戏面具引人入胜 密语只能靠代代相传(图)(2)

2011年08月13日 08:44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刀山下火海,乡民才会信服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是傩戏中最引人注目的道具,直到现在它仍然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含义。苏立文就告诉记者,在傩戏圈子里,面具就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一些规矩。比如,制作面具时要先举行“开光”仪式,取用面具要举行“开箱”仪式,存放面具要举行“封箱”仪式等。以前面具的制作、使用、存放都是男人的事情,不让女人触摸或佩戴面具。男人戴上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要求了。

  佩戴面具的男人,也就是唱傩戏的巫师了。一个巫师,从六七岁开始学习,二十岁才能勉强“出道”。说到学习傩戏的过程,苏立文侃侃而谈,自己6岁那年,身为“巫师”的父亲就开始给他念“科本”了,再大一点,父亲就开始口传“密语”,这些傩戏的密语,书里头从无记载,只能靠代代相传。接下来,傩戏的动作、唱调、锣鼓道具的击打,必须样样精通。

  每一个巫师在“出道”前还要经过一个严格的“仪式”,在傩文化里,被称为“过坛”。"过坛’就是在成百成千的乡民面前,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苏立文介绍。“那刀子都是货真价实的杀猪刀,柄柄锋利;那火堆,也绝对是熊熊大火,巫师只有在大家面前过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才能赢得乡民的信服,后头才会请你做法。”“即使到现在,每一个巫师,都必须过这一关。”

  收了几十个徒弟,大多半途而废

  苏立文很是骄傲于自己的技艺,“在过去,想学傩戏要问师傅,问天地,在天地祖师面前卜卦,三卦皆过者方可入门,入门时还要赌咒发誓。现在不兴了,别说发誓,就是发了也没啥用处,年轻人都不记得了,也不害怕。”如今,苏立文收徒弟没有那么多礼节了,他说:“这13代以来,我家的傩戏都是父子相传,现在时代变了,不能那样了。我很早开始收徒弟,大概也教过几十个徒弟了,可是,有的成了,大多数却半途而废了,出去打工,赚大钱去了。”

  好在苏立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苏业照、二儿子苏业烈都继承了他的衣钵:“现在,一般都是我跟两个儿子一起出去表演,我年龄大了,唱不动了,就是帮着敲敲锣鼓,但乡里人信我,只要我‘坐坛’,他们就放心。”

  整个采访过程中,一直陪在父亲身旁的二儿子苏业烈也向记者道出了傩戏的辛酸。“现在时代不同了,我是读了书,找不到工作,才回头来学傩戏的。当时都不敢出门,大家都觉得年轻人学这个很‘丑’。”如今以此为生的苏业烈终于不觉得“丑”了,只觉得太累了。“傩戏是夜里唱的,乡里人一般晚上八九点就休息了,我们却要一直从夜刚黑唱到午夜12点。”

  苏业烈有两个儿子,20岁的大儿子在吉首师范念书,14岁的小儿子在冷江师范念书,他们没有接触过傩戏。“我不想让他们学这个,这个太苦了,我是没办法,我就想要他们好好念书!”苏业烈一再强调。记者说起傩戏失传的事,他回应:那就让我以后的孙子学吧,儿子不学了!(作者:吕琳瑗 李婷婷 吴卓航 娄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