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听于丹聊中国文化

2011年08月15日 09: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德国)黄雨欣

  盛夏时节,在中国大使馆和《欧洲新报》的精心安排下,于丹教授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给同胞们作“解读中国文化”的专题报告。于丹在作报告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聊”字,显得既亲切又亲近。她在整场报告中时常谦虚地强调:“今天我是来和远在德国的朋友们聊聊中国文化这个话题的”,“好,接下来我们再聊聊《论语》如何教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找到个人坐标”,“请大家把相机收好,我们好继续聊下去”……于丹不仅仅是“声称”和大家“聊天”,她的确用很平实朴素的语言,对国学经典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给听众的感觉果真不像在倾听教授作报告,而是真的和一个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在聊天,只是所聊的话题不是平常的家长里短,而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虽然以前没见过于丹,但对她并不陌生,从于丹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至今,她的影像、她的语录、她的著作比比皆是,不管她对《论语》的解读是否令专家满意,至少通过她的解读,让这部国学经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寻常百姓中间普及了。所以,决不能小瞧于丹的这个“聊”字,她这一聊,貌似就聊出了孔子学说的精髓,从而达到了历代天子王孙、鸿学巨儒劳其体肤、苦其心志难于达到的境地。这回我们能得到机会听于丹面对面地聊文化,效果显然是不同于面对单一的电视屏幕影像,尤其是现场突然发生临时状况时,她那份机敏睿智和优雅气度,让在场的人无不由衷地佩服。比如,开场不久,突然一个小孩子大哭大闹起来,面对骤然被破坏的现场气氛,于丹气定神闲地说:“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哭声吧,因为这是最原始的心声,也是最真实的表达。我们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忙忙碌碌,何曾有片刻闲暇静心体会一个孩子的哭声?”如此,由现场孩子的哭声自然而然地导入一个新的话题。

  听于丹聊文化,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的人从中听出了做人的道理,有的人觉得是官场宝典,还有人认为是人际交往之道……她侃侃而谈整整两个小时,120分钟的话语里,总有一些观点是与你内心的某些想法契合的,那么契合的这部分,就会被奉为至理名言,人生圭臬。有位朋友听后感慨道:“是受益匪浅?是茅塞顿开?是醍醐灌顶?总之,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一种十分珍贵的感觉。”

  其实要让我来形容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感动。因为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甚至比身在国内的人还要迫切,很多耳熟能详的道理似乎都懂,却没能力或者没精力去深思、去总结,更别说出口成章地与他人分享了。有时就算你有能力表达,愿意与人分享,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倾听、愿意沟通、愿意探讨。然而,这些于丹却都做到了。她不顾鞍马劳顿飞来欧洲,与我们分享她的学识、她的见解、她的观点,她把她的气度、她的恬淡毫不保留地传递给你。显然,于丹是成功的文化人,我想,她的成功也许不在于她把学问做得多大、做得多好,而在于她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播,正是这种诲人不倦的传播,才让海内外的寻常百姓在认识于丹的同时,也认识了《论语》,并通过她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初步解读了中国文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